白下僧寮同戚缓耳守岁兼柬杜于皇

旧国当除夕,炉香对酒僧。

波残江海夜,劫尽古今灯。

改岁生千虑,诸天转一乘。

阳春迎楚客,椒颂祝良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在僧寮中守岁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首联“旧国当除夕,炉香对酒僧”,开篇点题,描述了在旧国(即故乡)的除夕之夜,僧侣们围坐炉旁,焚香饮酒的情景。这里既有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体现了佛教徒在特殊时刻的修行与静思。

颔联“波残江海夜,劫尽古今灯”,通过“波残”、“江海夜”、“劫尽”、“古今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历史更迭的氛围。江海夜波的残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而“劫尽”则暗示了宇宙的轮回与生命的无常。同时,“古今灯”不仅指眼前的灯火,也暗含了对历史长河中无数灯火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与生命深刻的理解。

颈联“改岁生千虑,诸天转一乘”,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转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人们会生发出各种思考,而佛教中的“一乘”则代表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即通过智慧和慈悲达到解脱。这一联既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佛教教义的体现。

尾联“阳春迎楚客,椒颂祝良朋”,以春天的到来预示着新的开始,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这里的“阳春”不仅指自然界的春天,也象征着内心的温暖与希望。通过“楚客”(远方的客人)和“椒颂”(用花椒制作的香料,常用于祭祀或祝福),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的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时间、生命、友谊以及佛教信仰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3)

王龙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风雨宿一纳庵同子亮师盈公纳公二上人

载酒沿堤秋气高,山门苔藓漱寒涛。

长淮一夜添风雨,梦里鱼龙势欲骄。

形式: 七言绝句

天石先生客山图歌

身在此山曾不识,对门惊喜见山色。

瑞岩迤逦笠峰高,烟云一幅官斋壁。

淋漓不减米家画,中有老颠来拜石。

脱帽露顶恣欢呼,衫履跌宕淮之侧。

淮浦青苍隔岸北,帆飞网集澄湖窄。

山郭无声万家静,民气如春乐生息。

临崖坐对挥素襟,窥人鱼鸟如相钦。

清时幸无鞭扑扰,俯仰皆荷皇慈深。

一杯醉倾竹叶酒,天机畅发林泉音。

胜游易往此图在,悠悠羊公千载心。

形式: 古风

送达履中奉太夫人往武昌

霜清木落下燕关,酒尽高亭夕照间。

路指沅湘新涨水,人寻屈宋旧游山。

玉纶倚重传双阙,铜柱威名慑百蛮。

文度到时登膝上,应欣忧国未苍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盱眙杂咏

张目登临万感生,盱山有客独盱衡。

青峰似画装屏障,白水如绳抱县城。

今日炊烟苦寥落,昔年寇盗太纵横。

北谈盩厔南盱眙,好与乡人辨四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