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圭峰二十首(其十四)借宿禅堂

借榻禅居净,冷然听梵音。

灯明方丈室,香袭旃檀林。

共觅无生路,因知不染心。

月华偏法界,清夜对沈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禅堂借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借榻禅居净”,点明了诗人借宿于清净的禅房之中,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平和。接着,“冷然听梵音”一句,通过“冷然”二字,营造出一种寒凉而肃穆的气氛,梵音在此背景下显得更加庄严神圣,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灯明方丈室,香袭旃檀林。”描述了室内灯火明亮,照亮了方丈大小的空间,香气从旃檀木制成的佛像周围弥漫开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祥和的氛围。这里的“香袭”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香气四溢的情景,仿佛能闻到佛法的香气,进一步强化了禅修的意境。

“共觅无生路,因知不染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僧侣共同探索生命的真谛,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解脱。通过“无生路”的探寻,诗人领悟到了不被世俗污染的心境,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清净、摆脱烦恼的哲学思想。

最后,“月华偏法界,清夜对沈沈。”描绘了夜晚月光洒满整个法界,诗人面对着深沉的夜色,内心平静如水。这里运用了“偏”字,强调了月光的特别之处,不仅照亮了法界,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世界,使他得以在静谧的夜晚中反思自我,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禅修生活中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理念。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圭峰二十首(其十五)石龛

石龛锁青壁,面面有灯燃。

乍映摩尼色,偏临净乐天。

飞空流玉镜,特地涌金莲。

但悟无生灭,何须学四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游圭峰二十首(其十六)寒甚从道人索衣

名山采药遍,薄暮怯霜寒。

衣自霞缃出,人疑鹤氅看。

凌风云气湿,被月露光漙。

便可还初服,因之制竹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游圭峰二十首(其十七)从东岭度逆折而西登绝顶

直蹑云根出,方知中岭尊。

地临南极尽,山以北为藩。

曰涌双轮转,枢旋万象奔。

疑闻钧乐奏,咫尺是天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游圭峰二十首(其十八)从真人庵降就行厨入禅堂始饭

凌晨披雾出,归始及朝炊。

香饭僧厨借,山薇野客遗。

和云烹露茗,就石撷灵芝。

顿觉颓颜变,飞仙挟可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