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夕》由明代诗人周复俊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宁静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季节更替与内心情感的微妙交织。
首句“梦家家不到”,以梦境开篇,暗示主人公对家的深切思念,却无法真正到达,营造出一种虚幻与现实交织的氛围。接着,“秋半复怀归”点明时令,秋季已过半,而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落叶见行马,寒城催捣衣”两句,通过落叶与行马的动态景象,以及寒城中捣衣声的细节,生动地勾勒出秋日傍晚的景象。落叶飘零,行马匆匆,寒城的捣衣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既渲染了季节的变迁,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鸿飞潞水急,云过楚峰稀”进一步描绘了天空中的景象。大雁南飞,急促地掠过潞水之上,云朵快速地从楚峰上空飘过,留下稀疏的痕迹。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含着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惟有中秋月,能扬万里辉”将视角转向中秋之夜,月亮高悬,光芒万丈,照亮了整个世界。这一句不仅是对月光美的赞美,也是对团圆与希望的象征,即便身处异乡,心中仍有一轮明月相伴,给予温暖与慰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