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池侍宴应制

降鹤池前回步辇,栖鸾树杪出行宫。

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

直视天河垂象外,俯窥京室画图中。

皇欢未使恩波极,日暮楼船更起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降鹤池前停下御驾,从栖鸾树梢步入行宫。
远处山色翠绿仿佛逼近,近处流水清幽似为空灵。
仰望星空如临天象之外,俯瞰京城如画卷中游走。
皇上的欢乐尚未让恩泽满溢,傍晚时分楼船又起风航行。

注释

降鹤池:有仙鹤降落的池塘。
步辇:乘坐的御车。
栖鸾树:传说中有凤凰栖息的树。
出行宫:离开宫殿。
积翠:层层叠叠的绿色。
逼:逼近。
含青:呈现青色。
若空:像天空一样空旷。
天河:银河。
垂象:天象。
京室:京城的房屋。
画图:画卷。
皇欢:皇上的欢乐。
恩波:皇上的恩泽。
极:满溢。
楼船:有楼的船只。
起风:起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皇宫中的宴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的豪华气派和宴会的盛大场面。

"降鹤池前回步辇"一句,以动作开篇,通过“回步辇”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优雅自如的情态。"栖鸾树杪出行宫"则描绘了一幅行宫即将启程的画面,其中"栖鸾"隐喻着高贵与祥瑞,"树杪"则映衬出行宫的宏伟。

接着的"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两句,通过对山光和水态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这里的“山光”、“水态”都是诗人对景物细腻感受的写照,而“积翠遥疑逼”、“含青近若空”则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梦幻。

"直视天河垂象外,俯窥京室画图中"这一段落,诗人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将目光投向高远的“天河”,同时又俯视“京室”,将宏伟的建筑与精致的绘画相结合,展现了皇宫的壮丽和宴会的繁华。

最后,“皇欢未使恩波极,日暮楼船更起风”则透露了一种宴会即将结束但气氛仍旧热烈的情景。诗人通过“皇欢未使恩波极”,表达了君王对臣民的恩惠尚未尽致,而“日暮楼船更起风”则描绘出宴会在傍晚时分,楼船上风起,场面依旧热闹。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活动细节的精彩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繁荣,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作为朝臣参与宴会的亲身体验。

收录诗词(103)

苏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 字:廷硕
  • 籍贯: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
  • 生卒年:670年-727年

相关古诗词

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骎骎羽骑历城池,帝女楼台向晚披。

雾洒旌旗云外出,风回岩岫雨中移。

当轩半落天河水,绕径全低月树枝。

箫鼓宸游陪宴日,和鸣双凤喜来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黄门舅十五夜作

闻君陌上来,歌管沸相催。

孤月连明照,千灯合暗开。

宝装游骑出,香绕看车回。

独有归闲意,春庭伴落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

灵媛乘秋发,仙装警夜催。

月光窥欲渡,河色辨应来。

机石天文写,针楼御赏开。

窃观栖鸟至,疑向鹊桥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时字

嘉会宜长日,高筵顺动时。

晓光云外洗,晴色雨馀滋。

降鹤因韶德,吹花入御词。

愿陪阳数节,亿万九秋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