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安化禅林,赠法灵、果圆两师。自先银台至余兄弟,与寺僧相识四世矣

历落双轮未惜遥,偶来鹿苑话迢迢。

僧移花影皆寒瘦,愁入蝉声更寂寥。

尚忆当年留玉带,且拚今日醉金貂。

生公看惯升沉事,粥鼓经鱼自暮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此诗《游安化禅林,赠法灵、果圆两师》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游访禅林的经历,以及与僧侣间的深厚情谊。首句“历落双轮未惜遥”以双轮比喻行程,表达了诗人不畏路途遥远,对禅林之行的向往之情。次句“偶来鹿苑话迢迢”则点明了诗人偶然来到鹿苑(可能指禅林)与僧侣交谈的情景。

接着,“僧移花影皆寒瘦,愁入蝉声更寂寥”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考。花影的“寒瘦”和蝉声的“寂寥”,不仅描绘了环境特征,也映射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尚忆当年留玉带,且拚今日醉金貂”两句,诗人回忆起往昔与僧侣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并表示即使今日相逢,也要尽情享受相聚的乐趣,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生公看惯升沉事,粥鼓经鱼自暮朝”一句,借用了佛教故事中的生公大师,寓意诗人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变化,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平静与从容,每日的生活规律如常,无论是晨钟暮鼓还是经书鱼食,都显得宁静而有序。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禅林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其与僧侣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复杂人生中保持平和与智慧的态度。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乙巳八月出都感事(其一)

秋风又袭客衣凉,人海漫漫笑独藏。

近水有心思结网,补牢无术救亡羊。

廿年裘马输纨裤,千里琴书胜锦囊。

持较泥鸿更漂泊,香南雪北任迷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乙巳八月出都感事(其二)

出国门驱薄笨车,抽帆万里指吾庐。

亦知蜀道真难上,可奈长安不易居。

糊口那能还井邑,因人转得问乡闾。

寒宵预想巴渝月,峡石林猿入梦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乙巳八月出都感事(其三)

寇公家计魏三诗,鼎鼐楼台绝妙词。

廉吏儿孙贫不讳,先人清白世元知。

久将寒士题名刺,惟把闲心付酒卮。

故国殊方俱落拓,山灵休怨客归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乙巳八月出都感事(其四)

百年优孟旧衣冠,合作登场傀儡看。

过眼荣枯皆嚼蜡,切身经济是加餐。

游随极浦双鸥远,梦倚归装一剑寒。

只恐桑乾桥下水,笑人来去总无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