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冠帔杨氏挽诗(其二)

严霜六月降,老干四时春。

事阅三朝旧,年开九秩新。

母孙相与命,辈行独斯人。

蹇我幽忧久,伤心倍等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严霜在六月降落,老树一年四季常青。
经历三个朝代变迁,今年庆祝九十大寿。
祖母和孙子共享天伦,辈分中唯他独尊。
长久以来的忧郁困扰,悲伤程度超乎常人。

注释

严霜:异常寒冷的霜冻。
老干:老树干。
四时:四季。
三朝:多个朝代。
九秩:九十岁。
母孙:祖母和孙子。
辈行:辈分。
幽忧:深深的忧虑。
伤心: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挽诗,标题为《赐冠帔杨氏挽诗(其二)》。诗中表达了对逝者杨氏的深深哀悼之情。"严霜六月降"象征着不寻常的悲凉情境,即使在夏季也降下严霜,暗示了杨氏的早逝。"老干四时春"则以树木比喻杨氏,虽年事已高,但其精神如同四季常青,永驻人间。

"事阅三朝旧"说明杨氏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显示出其长寿和经历丰富。"年开九秩新"进一步强调她的高龄,已达九秩(九十岁),却不幸离世,令人感慨万分。

"母孙相与命,辈行独斯人"表达了杨氏作为祖母的身份,以及她在家族中的独特地位。"蹇我幽忧久"表达了诗人自己因为杨氏的去世而长久的悲伤和忧郁。最后,"伤心倍等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杨氏离世的极度悲痛,超越了一般人的哀伤程度。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缅怀故人的挽诗,充满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失去亲人的深切哀悼。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遂宁家知府生日(其二)

相去无多五日间,两家牛酒贺生贤。

二阳引类临爻长,三寿为朋泰茹连。

析木旁瞻星两两,大椿遥祝岁千千。

相期协力亨屯难,未听丝丝鬓发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遂宁家知府生日(其一)

玉堂元不閟英灵,地主还从此地生。

千里楼高人独立,九宗山峙月双清。

洋洋水薤临民意,猎猎霜林战叶声。

如许高情谁与拟,玉梅枝外看参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雅州教授杜君挽诗

衣冠不但数城南,百世诗书味孔甘。

夜半辞金知畏四,璞中有玉刖宁三。

宦情本与秋俱薄,旅梦每惊春未酣。

已矣参军谁喜愠,一陂绿水镇涵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韩圣问挽诗

蜡貌宁违俗,规行不竞时。

苦思头没膝,勤诵涕垂颐。

州县频劝驾,藩方尝俛眉。

飘零竟何益,风雨脊令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