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皇台放歌

凤皇山下凤皇水,流绕凤城水光紫。

东流分出凤皇洲,凤皇台踞洲上头。

我来登台揽八极,海阔天空足寒色。

凤皇已去不我留,落日栖鸦阵云黑。

我闻帝世鸣归昌,三层阿阁红云光。

黄农虞夏忽已没,遂令瑞羽逃南荒。

南荒祗今日生事,凤皇亦觉巢无地。

山空水寂遗此台,题额空悬凤皇字。

此字曾额金陵台,山东李白吟诗来。

长安不见见江水,浮云蔽日心何哀?

我生自是东海客,万里行吟海天碧。

无端又共青莲愁,凤去台空怆今昔。

人间谁识百鸟王,故应丹穴犹孤翔。

怪毛邪羽世争诧,钦鴀误作真凤皇。

竹花不实桐叶冻,况复蛮中哀脯凤。

九霄夜踏五色云,白衣偶入才人梦。

荒洲芦荻风萧萧,鲤鱼吹浪寒湘桥。

若教帝囿念灵侣,龙宫零落愁江潮。

此台犹藉青鸟语,不惜千金费江渚。

群鸦早晚纷来朝,如此当时凤栖处。

凤皇山高生玉烟,凤皇之水流珠泉。

迢迢此台自终古,会见骖凤来群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凤皇山下的凤皇洲和凤皇台,以及诗人登台所见的壮丽景色。首句“凤皇山下凤皇水”点明地点,接着通过“流绕凤城水光紫”展现水色之美。凤皇洲与凤皇台相连,诗人登台远眺,“海阔天空足寒色”,寓言般表达了人生的辽阔与沧桑。

诗中提到凤凰的传说,从古代帝世到如今,凤凰的离去象征着盛世的变迁,“凤皇已去不我留”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感慨。诗人感叹凤凰的消失和栖息之地的荒凉,“山空水寂遗此台”,同时借“题额空悬凤皇字”暗示凤凰的传奇仍在。

接下来,诗人提及金陵台和李白的诗句,将个人的漂泊与历史的沧桑交织在一起。他自比为东海客,感叹人生如浮云,凤去台空,引发对古今兴衰的沉思。“人间谁识百鸟王”揭示了凤凰的独特地位,而世人对其误解,更显其孤独。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描绘自然景象,如荒洲芦荻、鲤鱼吹浪,寄寓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诗人希望皇帝能怀念凤凰这样的灵物,保护自然生态,以免龙宫零落,江潮哀愁。

最后,诗人期待凤皇台能成为仙人聚会之地,寓意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借凤皇的传说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题王晓沧广文鹧鸪村人诗稿(其一)

晏坐深巷中,门少车马迹。

穷愁借诗遣,八极困挥斥。

故人有王子,时作坐上客。

王子之于诗,嗜酷久成癖。

饥寒不自念,渊响出金石。

昨持牛腰卷,示我平生获。

开卷王孟语,神似非刻画。

有时写酒意,几闯元亮席。

咏叹发长言,间竟入元白。

短章不经意,乃坠宋贤格。

寒斋把卷诵,斜阳澹将夕。

墙头数点山,时露海天碧。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题王晓沧广文鹧鸪村人诗稿(其二)

十年走吴越,万里行幽燕。

射策屡不售,剩有空囊悬。

一官落儋耳,渡海轩吟肩。

官卑人自高,学正斋乃偏。

炎天不飞雪,寒在先生毡。

松醪酌椰瓢,持以酹三贤。

此时诗益佳,骨格殊苍然。

岂惟吟土风,民瘼尤拳拳。

平生稷契怀,自信穷益坚。

曰归曾几时,世界屡变迁。

颇闻炎海中,奇甸垂蛟涎。

灶鼍不可梁,欲济何能前?

故山久栖迟,将老诗人间。

一卷聊自娱,堂堂惜流年。

手热海南沉,烟结郁不宣。

形式: 古风

题王晓沧广文鹧鸪村人诗稿(其三)

何许鹧鸪村,乃在梅花国。

花落梅子青,生为鹧鸪食。

鹧鸪工越吟,自唱南不北。

诗人发乡思,对尔泪沾臆。

归山岁之暮,寒巢敛羽翼。

手持鹧鸪诗,自写梅花侧。

京雒多黄尘,白日闇将匿。

海风吹九垠,雷雨大阴黑。

出门旷四瞩,天地满荆棘。

此时鹧鸪声,更唱行不得。

山田瘠可耕,且艺尔黍稷。

无以释穷愁,将诗慰食息。

岭南论流派,独得古雄直。

混茫接元气,造化入馋刻。

百年古梅州,生才况雄特。

宋公执牛耳,光燄不可逼。

堂堂黄与李,亦各具神力。

我欲往从之,自愧僵籍湜。

耆旧今凋零,思之每心恻。

诵君鹧鸪诗,令我恍动色。

梅花落空山,风雪途未塞。

展卷此留题,飞香洒寒墨。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赠马总戎四首(其一)

岭海古雄镇,将军今伏波。

威名铜柱大,战血铁衣多。

专阃屡推毂,忧时还枕戈。

北风近方劲,雨雪满关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