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为王范九北上路过历下时所赠《旌孝录》并讲述洞庭遇风舟覆,但本得以保全之事而作的感赋诗。诗中充满了对友情、孝道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故人十载别,千里萍水逢”描绘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意外,如同在茫茫人海中偶遇旧友。接下来“示我骇浪歌,尚带兢惕容”则通过朋友展示的《旌孝录》中的歌曲,暗示了过去经历的艰难与警醒,体现了对孝行的敬畏之心。
“琴书付湘水,孑然遗孤踪”一句,将琴声与书籍寄托于湘水之中,象征着往事随水流逝,留下的是孤独的背影,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寂寞。接着“独留《旌孝录》,完本在袖中”强调了《旌孝录》作为孝行见证的重要性,即使在袖中也难以掩藏其光芒。
“此录庸而奇,述德纪恩隆”赞美《旌孝录》虽平凡却蕴含非凡的意义,记录了高尚的品德与深厚的恩情。接下来“当年感帝梦,精诚格苍穹”描述了先人因虔诚的孝心感动上天,预示了后文洞庭遇风舟覆而幸免的奇迹。
“仗兹涉波涛,岂徒信与忠”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信念与忠诚,即使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也能保持坚定。接下来“潜蛟若为泣,冯夷戢其雄”运用神话元素,以蛟龙和冯夷(水神)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孝行的力量与影响。
“闻昔欧阳子,泷冈表碑崇”提到欧阳修在泷冈立碑纪念先人,以此类比,强调了孝行的崇高地位。接下来“淋漓元气湿,幽壑起蛰龙”描绘了孝行激发的强烈情感,如同雨水湿润大地,唤醒沉睡的龙,象征着孝行的深远影响。
“今古此至性,境殊理则同”总结了古今孝行的共通之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孝道的精神始终不变。最后“矧以孝承孝,冥冥一气通”强调了孝行之间的传承,如同无形之气贯穿其中,不可分割。
“君从洞庭来,云梦应吞胸”表达了对王范九从洞庭湖而来,胸怀宽广的赞赏。接下来“临渊毋惧辱,湘灵鉴微衷”鼓励王范九面对困境时要保持自信,相信湘水之灵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一卷存手泽,回澜障川东”指出《旌孝录》不仅是一本书,更是先人精神的传承,如同阻挡洪水的堤坝,保护着后人不被灾难淹没。最后“显扬前望远,慎勿嗟途穷”鼓励王范九继续前行,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叹息,要看到前方的光明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孝道、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美好品质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