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提刑寿(其一)

中秋清绝冠秋天,间气生贤得月先。

一念来从金粟洞,三生曾伴赤松仙。

绣衣踏遍江湖上,线履催归雨露边。

且别崆峒朝帝去,它年来拍广成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中秋节的清冷无比,堪称秋天之最,其间产生的杰出人物能先得月色的眷顾。
这一生,我从金色粟米洞而来,曾在红松仙人身边度过三世。
我穿着华丽的官服游历江湖,如今被召回天庭,沐浴着雨露的恩泽。
暂且告别崆峒山,前往朝见天帝,将来或许能与广成子这样的仙人并肩而立。

注释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
清绝:非常清冷、出类拔萃。
秋天:秋季。
间气:非凡的气质或天赋。
贤:杰出的人物。
金粟洞:传说中的仙洞。
赤松仙:神话中的仙人。
绣衣:华丽的官服。
线履:古代官员的官靴。
雨露:比喻天恩或神的恩赐。
崆峒:中国西部的名山。
帝:天帝。
广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

鉴赏

这首宋诗《上留提刑寿(其一)》是陈元晋所作,以中秋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清绝秋意的独特感受和对高洁品格的赞美。首句“中秋清绝冠秋天”描绘了中秋月夜的清新高洁,堪称秋季之最。次句“间气生贤得月先”暗含诗人自比贤良,因独特气质得以先得月色的照耀。

第三句“一念来从金粟洞”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心境如金粟般纯净,或是来自神秘的洞天福地,富有哲理意味。第四句“三生曾伴赤松仙”则借赤松子的神话传说,表达诗人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

“绣衣踏遍江湖上,线履催归雨露边”两句,通过“绣衣”和“线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游历江湖、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着回归自然、顺应天命的愿望。“雨露”象征恩泽,表明诗人期待得到朝廷的重用。

最后两句“且别崆峒朝帝去,它年来拍广成肩”表达了诗人暂别隐居之地,准备入朝为官,期待未来能与德高望重的广成子(传说中的仙人)并肩共事,显示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超然的向往,又流露出对仕途的期待,展现了宋代理想士人的双重追求。

收录诗词(114)

陈元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留提刑寿(其二)

展开南极老人图,是处青烟鹊尾炉。

秋露九原沦厚泽,春风一道泳康衢。

万金药散疲羸活,三尺刑清怨叹苏。

只此阴功谁比大,中书有考可酬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仓檄出惠阳督诸邑捕蝗

古来传说驱蝗法,近岁惊闻田有蝗。

无耐吏饕甘地恶,何辜民病重天殃。

秋风要满扶犁望,夏日宁辞走檄忙。

高廪更令无雀鼠,使星尸祝几炉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王推官载酒来会于逍遥堂

路入烟萝杳霭中,良宵一笑美人同。

壶觞尽揽平湖月,弦管时飘别岸风。

三宿未忘缘境胜,一灯相对坐诗穷。

姓名要共青山久,看取当年玉局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代饯转运判官赵帑辖(其二)

憔悴湘滨客,怀哉有此逢。

二星欣照映,三月惬游从。

公事如羹沸,归心似酒醲。

从今殊出处,别语且从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