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其三)美人十忆

横秋水。含愁一转销魂矣。销魂矣。

昵人帘外,窥人扇底。芳心对面传来喜。

回头又欲教人死。教人死。何时枕畔,低眸相视。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鉴赏

这首《忆秦娥》(其三)以“美人十忆”为主题,描绘了一位女子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复杂思绪。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对爱情的深切渴望与无奈。

“横秋水”,开篇即以秋水为喻,暗示着女子内心的深邃与哀愁。秋水常被视为离愁别绪的象征,此处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女子情感的波澜起伏。

“含愁一转销魂矣”,进一步深化了女子内心的愁绪,一个“销魂”字,既表达了愁绪之深,也暗示了情感的难以言表。愁绪如同无形的魂魄,在心中流转,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与迷离。

“销魂矣。昵人帘外,窥人扇底”,这两句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与渴望。她悄悄地靠近,试图从帘子的缝隙中窥视,或是透过扇子的遮挡,寻找爱人的身影。这种行为充满了温柔与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羞涩与不安。

“芳心对面传来喜”,当爱人出现在视线中时,女子的心中涌起喜悦之情。这喜悦是如此纯粹而热烈,仿佛能照亮周围的一切阴霾。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回头又欲教人死”。这句话中的“教人死”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死亡,而是指女子因爱之深、情之切,所产生的极度渴望与依赖。她希望爱人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哪怕是以牺牲自己的方式。

最后,“何时枕畔,低眸相视”,表达了女子对未来的期盼与憧憬。她渴望与爱人共度每一个夜晚,共享彼此的温柔与甜蜜,眼神交汇间传递着无尽的爱意与承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女子在爱情中的复杂心理与深情渴望,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有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收录诗词(182)

汪懋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号:蛟门
  • 籍贯:江苏江都

相关古诗词

忆秦娥(其四)美人十忆

遮团扇。春风吹绽桃花片。桃花片。

朝霞半晕,残脂微溅。天然素质铅华贱。

偏教傅粉何郎羡。何郎羡。愿为鸾镜,朝朝相见。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五)美人十忆

朱唇小。胭脂点就樱桃好。樱桃好。

花间调笑,嫣然生巧。夜深私语鸳帏悄。

含香欲吐还吞了。还吞了。随风珠玉,九天飘渺。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六)美人十忆

春肤腻。猩红宝抹胸前试。胸前试。

如饴堪啜,似酥心醉。鸡头新剥真无二。

芙蓉帐底休相戏。休相戏。此乡佳矣,温柔憨睡。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七)美人十忆

身儿称。轻衫斜亸新妆靓。新妆靓。

柳眠花倦,愁担春病。怜他玉臂红香凝。

鸳衾双抱钗痕印。钗痕印。愿郎凭依,时时相并。

形式: 词牌: 忆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