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笃烈图敬夫南台御史时予居閒

一从桂苑下瀛洲,君宠难忘志未酬。

今戴豸冠辞上国,又分龙节向南州。

跛鳖应贻骐骥笑,飞鸿亦有稻粱谋。

道傍杨柳不堪折,江上梅花相忆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宋褧为友人笃烈图敬夫赴任南台御史而作的送别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对其仕途的期许。

首句“一从桂苑下瀛洲”以“桂苑”象征朝廷,暗指敬夫离开京城,暗示其被贬或外放的境遇;“瀛洲”则寓指南方之地,形象地描绘了他前往新的任职之地。第二句“君宠难忘志未酬”表达了诗人对敬夫未能实现抱负的惋惜,同时也寄寓了对他的鼓励,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努力。

第三句“今戴豸冠辞上国”中的“豸冠”是御史的官帽,表明敬夫新任御史,而“辞上国”则再次强调了他离开京城。第四句“又分龙节向南州”中的“龙节”是古代使臣出行的仪仗,此处象征着敬夫的使命,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南行。

第五、六句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跛鳖”,敬夫比作“骐骥”,暗示自己虽不如敬夫才能出众,但仍能理解他的选择,同时表达出对敬夫能否适应新环境、实现自我价值的关切。“飞鸿亦有稻粱谋”则是说连飞鸟也有觅食的考虑,以此劝勉敬夫在南州也要为自己谋取生计。

最后两句“道傍杨柳不堪折,江上梅花相忆不”以道旁的杨柳和江上的梅花作为意象,寄托了诗人对敬夫的思念之情。杨柳易折,象征离别之苦,而梅花的坚韧则寓意敬夫的品格,即使相隔千里,诗人仍期待与敬夫友谊长存。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友人处境的理解,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仕途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736)

宋褧(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 字:显夫
  • 籍贯: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
  • 生卒年:1294-1346

相关古诗词

先兄正献公坟所寒食自和气门归马上赋

适野襟怀自豁然,入城景物又堪怜。

御沟春水高于路,海岸风尘暗似烟。

醉客轻生驰騕袅,痴儿薄行调婵媛。

徐驱返顾西山色,自笑诗人嗜好偏。

形式: 七言律诗

送范悦古赴江西宪掾

丹桂凋零翠柏高,吴船还又泛江涛。

鸷禽整翮仍堪击,鸥鸟忘机自不劳。

晓陌行人折杨柳,春城别馆酌蒲桃。

婵娟后夜东湖月,莫向明时叹马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于潜谢尧章松巢

浊世尘嚣如洚水,巢居故向万松间。

下窥震泽三江浪,高揖钱唐九里山。

虎魄糇粮应可畜,兔丝牖户若为攀。

杏梁桂柱长安陌,不直危枝一解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临安刘子简以至元二年观光京师明年告归作诗送之

文昌殿古黑云低,光范门深白日迷。

逢掖有时甘引去,丈夫何事苦分携。

上林春去莺犹啭,南国晨征马不嘶。

多少忧端兼别恨,烟江何处觅缄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