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正议挽词三章(其二)

大抵神存体不留,万安山下宅松楸。

平生燕集歌欢友,伯寿应同泉下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彦博所作的《楚正议挽词三章》中的第二章,通过对逝者墓地的描述以及对其生前友谊与欢乐的回忆,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大抵神存体不留”,开篇即点明逝者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不随肉体消逝。这句蕴含了对逝者人格魅力与精神品质的高度赞扬,强调了灵魂的不朽性。

“万安山下宅松楸”,描绘了逝者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万安山作为背景,松树与楸树作为墓地周围的植被,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逝者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回归。

“平生燕集歌欢友”,通过回忆逝者生前与朋友聚会时的欢乐场景,展现了逝者的人际关系与生活情趣,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以及逝者在生前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温暖。

“伯寿应同泉下游”,最后一句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祝愿,希望逝者如同伯夷、叔齐一般,能够与泉水相伴,享受宁静与自由。这里暗含了对逝者高尚品德与超脱世俗追求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灵魂得以安宁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与敬仰,通过自然景观与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逝者的精神风貌与人际关系,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生命、友情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454)

文彦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楚正议挽词三章(其三)

每读龟书鸿范篇,人间五福是高年。

公年九九虽无慊,散尽耆英我屹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初知榆次县题新衙鼓上

置向谯楼一任挝,挝多挝少不知他。

如今幸有黄紬被,努出头来道放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赠李戡

昌元建邑几经春,百里封疆秀气匀。

鸭子池边登第客,老鸦山下著棋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依漾园池上即事

莫问竹风来不来,竹间已自绝尘埃。

贪看池上能言鸭,小立桥边称意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