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及之的《次韵德久》,通过深思齐物论,表达了对人生浮世的深刻洞察与超然态度。
首句“熟窥齐物论”,诗人引用了庄子的《齐物论》一书,表明自己对道家哲学的深入理解与思考。齐物论主张万物平等,无分高下,诗人以此为视角审视人生,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豁达。
“懒赋畔牢愁”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传统束缚与忧愁的厌倦,表达了一种摆脱羁绊、追求内心自由的愿望。
“浮世梦槐国,虚名种橘侯”运用典故,以槐国和橘侯象征虚幻的名利世界,暗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这些不过是梦幻泡影,不应成为人生的追求目标。
“有身俱有患,无累即无求”揭示了人生的普遍困境——身体的存在伴随着各种烦恼,而真正的解脱在于放下外在的牵累,不再对物质与名利有所追求。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
“不啻如今足,何如取次休”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当下满足的肯定,以及对一切纷扰的解脱。他认为,只要内心感到满足,无需追求更多,甚至可以适时地停止追求,享受宁静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向往。通过引用古代典故和哲学思想,诗人构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精神世界,引导读者反思自我,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