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玩芳亭五首(其一)

每忆城南路,曾来好画亭。

阑花经雨白,野竹入云青。

波影浮春砌,山光扑昼扃。

褰衣对萝薜,凉月照人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

首句“每忆城南路”,诗人以回忆起往昔城南之路开篇,引出对某个特定地点的怀念,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接着,“曾来好画亭”一句,点明了诗人曾经造访过一处名为“好画亭”的地方,暗示此处风景独特,值得反复回味。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亭周围环境的美丽:“阑花经雨白,野竹入云青。”雨后,栏杆旁的花朵显得更加洁白,而远处的竹林则在云雾中呈现出一片翠绿,色彩对比鲜明,富有层次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的清新脱俗,也暗含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

“波影浮春砌,山光扑昼扃。”进一步展示了亭前水面的波光粼粼,仿佛春天的石板路被光影轻轻覆盖;而山色则在白天的光线中显得格外明亮,似乎直接扑向了门户,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静谧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光影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面,阳光洒落的温暖。

最后两句,“褰衣对萝薜,凉月照人醒。”诗人亲自下到地面,面对着藤蔓生长的自然景观,此时一轮凉爽的月亮高悬,照亮了四周,也唤醒了诗人的思绪。这一场景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好画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点。

收录诗词(115)

王士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王构子。善画山水。英宗时为翰林待制。泰定帝时历官治书侍御史,中书参知政事。泰定帝死,被燕铁儿流远州。后为文宗起用,任江东廉访使,以南台御史中丞卒

  • 字:继学
  • 籍贯:东平

相关古诗词

题玩芳亭五首(其二)

何处春来好,城南尺五天。

地幽迷晓树,花重压春烟。

上客抛罗袂,佳人舞画筵。

晚来清兴熟,移坐曲池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玩芳亭五首(其三)

留客青春过,题诗碧雾寒。

乱莺穿舞幛,轻蝶立回阑。

白日閒斟酒,清时早挂冠。

主人多雅兴,不觉玉卮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玩芳亭五首(其四)

拂拭亭前石,东风屋角生。

浅云浮水动,迟日傍花明。

春去青林合,人来白鸟迎。

暮尘回首处,此地可忘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玩芳亭五首(其五)

美酒朝朝熟,佳宾日日来。

玉卮擎雨露,翠衲拂尘埃。

预恐春城闭,先教晚骑回。

只今行乐地,飞絮落莓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