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余慎斋先生性长厚,幕游东瀛数十载,予师事之。别后至甲寅夏,闻复奉命抵郡。方拟趋谒,而先生已捐馆十日矣。呜呼。何一见之悭也。因挽以诗

函丈追倍已廿年,何期此日遽登仙。

身游莲幕公门久,家与兰亭胜地连。

金石交情能慎重,斗山学业叹精专。

望风犹想仪型在,触目遗容总怆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占梅为悼念友人余慎斋先生所作。余慎斋先生性情淳厚,长期在东瀛担任幕僚工作,与作者师从多年。诗中表达了对余慎斋先生逝世的哀痛之情以及对其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的深切怀念。

首联“函丈追倍已廿年,何期此日遽登仙”以“函丈”比喻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怀念,同时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指出余慎斋先生的突然离世令人意外且痛心。

颔联“身游莲幕公门久,家与兰亭胜地连”描绘了余慎斋先生在官场和文坛的活跃身影,以及他与兰亭胜地的深厚联系,暗示其不仅在政务上有卓越表现,还与文化名胜有着不解之缘。

颈联“金石交情能慎重,斗山学业叹精专”赞扬了余慎斋先生在友情和学术上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金石交情指深厚的友谊,斗山学业则强调其在学问上的精深造诣。

尾联“望风犹想仪型在,触目遗容总怆然”表达了诗人对余慎斋先生的怀念之情。即使在余慎斋先生去世后,诗人仍能感受到他的风范和形象,每当想起或看到与他有关的事物,心中便充满了悲伤和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余慎斋先生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思和对其人格魅力及学术成就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送徐树人师内渡

甫许春风坐,谁知遽别离。

识韩空有愿,御李怅无期。

豸服威名著,鳣堂教化施。

受恩嗟未报,有泪洒临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奉答树人师复用送别(其一)

平生遭际话辛酸,感遇如公意一宽。

不孝原知无后大,厚施惟愧报恩难。

育麟方妙青囊贮,舞凤书珍墨宝看。

最是关情同骨肉,此行洵不负瞻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奉答树人师复用送别(其二)

箫鼓嗷嘈士庶喧,苦留无计共攀辕。

推袁志切门墙远,说项情殷奖誉繁。

未得黄金摹贾岛,聊思彩线绣平原。

乡愚此后空翘切,不复慈云护覆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赤嵌城野望

登城閒眺望,触目起离愁。

荒草迷行径,斜阳黯戍楼。

壮心磨盾鼻,归思指刀头。

沧海茫无际,谁乘破浪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