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二十五)

戚戚常无思,循资格上官。

闲人得事晚,常骨觅仙难。

醉卧疑身病,贫居觉道宽。

新诗久不写,自算少人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常常忧郁没有思绪,按部就班晋升官职。
闲散之人得到机会较晚,修炼成仙的道路艰难。
喝醉时仿佛身体有病,贫穷生活让我感到道义更宽广。
很久没写新诗了,自知几乎无人欣赏。

注释

戚戚:忧郁的样子。
资格:规定的条件或等级。
上官:升官。
闲人:指无职务或空闲的人。
常骨:常人的身体,普通人的体质。
觅仙:寻找成仙之道。
疑身病:误以为自己生病。
贫居:贫困的生活环境。
道宽:道义上的宽容或理解。
新诗:新的诗歌作品。
少人看:很少有人阅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收录于《武功县中作三十首》中的第二十五首。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戚戚常无思,循资格上官。"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不屑与淡漠,他并不急于功名,而是顺其自然地按照资历升迁。

"闲人得事晚,常骨觅仙难。" 诗人自称为闲人,感慨于世事纷扰,难以找到心中的理想与追求,表达了一种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醉卧疑身病,贫居觉道宽。"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通过饮酒来逃避现实的烦恼,但也因此而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贫困的环境中,诗人却感受到了心灵的解脱与宽广。

"新诗久不写,自算少人看。" 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已经长时间没有创作新诗,他认为自己写诗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感到自己的作品可能无人问津。

整首诗通过平淡的语言和自然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尘世功名的看破。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二十六)

漫作容身计,今知拙有馀。

青衫迎驿使,白发忆山居。

道友怜蔬食,吏人嫌草书。

须为长久事,归去自耕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二十七)

主印三年坐,山居百事休。

焚香开敕库,踏月上城楼。

饮酒多成病,吟诗易长愁。

慇勤问渔者,暂借手中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二十八)

长忆青山下,深居遂性情。

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

点笔图云势,弹琴学鸟声。

今朝知县印,梦里百忧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二十九)

自知狂僻性,吏事固相疏。

祗是看山立,无嫌出县居。

印朱沾墨砚,户籍杂经书。

月俸寻常请,无妨乏斗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