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出郊韵三首(其三)

冥鸿本拟与鸡连,一笑西风沆瀣前。

放步退来元有地,从头算去莫非天。

可怜高举抟风翮,争似低飞饮露蝉。

若使危机能彻底,盈虚消息岂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原本想与凡鸟为伍,但在西风中一笑,一切变得豁然开朗。
随意漫步,身后自有天地;从头梳理,发现一切都是天意安排。
多么可惜,高飞的鸿鹄追求着风云,不如低飞的蝉儿自在饮水。
如果世事能洞察究竟,事物的盈亏消长就不会如此反复无常。

注释

冥鸿:指高飞的鸿雁,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鸡连:比喻平凡的鸟类,暗示世俗之群。
一笑:形容豁然开朗的心情。
西风:秋风,象征转变或结束。
沆瀣:比喻清冷的露水或才气,此处指清爽的氛围。
元有地:本来就有的地方,暗示自然的空间。
莫非天:暗示一切都是天意安排。
抟风翮:形容高飞的翅膀,比喻远大的理想。
饮露蝉:比喻简单而满足的生活。
盈虚消息:事物的盈亏消长,指世间万物的变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漫步的景象和心境。"冥鸿本拟与鸡连"中的“冥鸿”指的是天边远处的大雁,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脱世俗,与高洁之物为伴的愿望。"一笑西风沆瀣前"则是说在面对西风时,诗人不禁露出了笑容,这里的“沆瀣”形容自然景色的雄浑与自由。

"放步退来元有地"表达了诗人在漫无目的的散步中,有着回归自然本真的渴望。"从头算去莫非天"则是说重新计算一切,也许真正的归宿是那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

接下来的"可怜高举抟风翮,争似低飞饮露蝉"中,“高举抟风翮”形容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姿态,而“争似低飞饮露蝉”则是说这种高飞状态,难以与那些低飞、轻盈、饮取露水的小虫相比,表达了一种对不同生灵境遇的感慨。

最后,“若使危机能彻底,盈虚消息岂其然”则是在反思人生的起伏变化,希望能够彻底理解和把握生命中的危机与转机,以及对于世事的涨落变化保持一种超然的看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由、超脱和生命真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五用出郊韵三首(其二)

看他南亩十分收,归去来兮事尚悠。

梦里便寻青栎社,生来几过白蘋洲。

向前七帙无多岁,更后三朝即半秋。

如电如阴如幻境,还知生熟路头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五用出郊韵三首(其一)

寄语头衔水利官,堤防莫作等闲看。

田畴虽幸收成早,沟浍犹疑灌溉残。

劝课农桑心独苦,丁宁父老吻应乾。

米从布袋痴儿事,我辈须知稼穑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五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家家穫稻积如岑,不问山椒与谷阴。

沽去村醪醽醁味,吹来陇笛筦弦音。

餔儿喜笑迎郎罢,馌妇欢欣就藁砧。

雨玉雨珠无此景,须知造物用情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五用喜雨韵三首(其二)

痴风盲雨骤难禁,撼壁掀窗夜向沈。

百种已灰当世念,一团都是故乡心。

伏鴽扑堕床头幔,饥鼠衔翻镜上簪。

闲打无为坐空寂,谯楼五鼓已侵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