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军营坞

褰裳涉流水,倚水送归云。

海角春潜到,山腰路忽分。

伏龙应厌睡,飞电骇论文。

鹳雀知机早,翻然不待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军营坞出发,涉水而行,倚水送别归云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首句“褰裳涉流水”,以“褰裳”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涉水前行的姿态,既表现了行动的急切,也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适应。接着,“倚水送归云”一句,通过“倚水”这一静态动作,与前一句的动态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仿佛诗人正站在水边,目送着归云远去,心中充满着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过去的回忆。

“海角春潜到,山腰路忽分”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空间感和时间感。诗人似乎在穿越广阔的地域,从海角到山腰,春天悄悄地来到了这里,而道路在山腰处忽然分岔,预示着旅途的转折和未知的挑战。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变化,也隐含了人生的哲理,即旅程中的不断变化和探索。

“伏龙应厌睡,飞电骇论文”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其中“伏龙”可能象征着潜在的力量或未被发现的智慧,“厌睡”则暗示这种力量或智慧渴望觉醒。“飞电”则可能代表突然的灵感或启示,“骇论文”则表达了对这种启示的震惊和思考。这两句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深处力量的渴望以及对知识、智慧的追求。

最后,“鹳雀知机早,翻然不待群”两句,通过鹳雀这一意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鹳雀“知机早”,意味着它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时机的变化,而“翻然不待群”则表明它能够独立行动,不依赖于群体。这不仅是对鹳雀行为的描述,也是对诗人自身的一种期许——在面对机遇时,要能够果断行动,不被外界所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旅人对远方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对自我潜能的探索以及对时机把握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13)

李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驿壁

帝驾陷尘沙,孤臣誓靡他。

丹心期报主,白发不知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复道密通繁衍宅,诸王谁似郓王贤。

形式: 押[先]韵

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其一)

旌旗风暖飏春晖,的皪寒光照铁衣。

壮士衔枚听传令,边鸿敢傍阵云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其二)

奏罢清笳听凯歌,行启细柳拂彫戈。

征人尽道从军乐,城上黄云喜气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