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所作的《和昭德孙闻鹃》。诗中以“闻鹃”为线索,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与孤独之感。
首句“平生抵掌志伊吾”,诗人回忆往昔,心中怀揣着对伊吾(古代地名,此处借指理想的国家或地方)的向往与抱负,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与执着。接着,“闻著鹃声泪血枯”,听到杜鹃鸟的叫声,诗人不禁泪如泉涌,仿佛心中的悲痛与哀愁化作了泪水,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故国蚕丛千古恨,雾关熊耳一身孤”,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相结合,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蚕丛,古蜀国的先王,这里借指故国;雾关、熊耳,均为地名,象征着诗人所处的艰难环境与孤独处境。
“自从飞去啼痕在,纵不归来有梦无”,诗人通过杜鹃鸟的啼鸣,寄托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即使无法归去,但心中的思念与梦想仍在,犹如杜鹃鸟的啼声,永远回荡在心间。
最后,“莫向延秋门上叫,门楼无数白头乌”,诗人劝慰自己,不必再对着延秋门(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性的地点)呼唤,因为门楼之上已满是白头乌鸦,暗示着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杜鹃鸟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