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昭德孙闻鹃

平生抵掌志伊吾,闻著鹃声泪血枯。

故国蚕丛千古恨,雾关熊耳一身孤。

自从飞去啼痕在,纵不归来有梦无。

莫向延秋门上叫,门楼无数白头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所作的《和昭德孙闻鹃》。诗中以“闻鹃”为线索,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与孤独之感。

首句“平生抵掌志伊吾”,诗人回忆往昔,心中怀揣着对伊吾(古代地名,此处借指理想的国家或地方)的向往与抱负,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与执着。接着,“闻著鹃声泪血枯”,听到杜鹃鸟的叫声,诗人不禁泪如泉涌,仿佛心中的悲痛与哀愁化作了泪水,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故国蚕丛千古恨,雾关熊耳一身孤”,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相结合,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蚕丛,古蜀国的先王,这里借指故国;雾关、熊耳,均为地名,象征着诗人所处的艰难环境与孤独处境。

“自从飞去啼痕在,纵不归来有梦无”,诗人通过杜鹃鸟的啼鸣,寄托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即使无法归去,但心中的思念与梦想仍在,犹如杜鹃鸟的啼声,永远回荡在心间。

最后,“莫向延秋门上叫,门楼无数白头乌”,诗人劝慰自己,不必再对着延秋门(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性的地点)呼唤,因为门楼之上已满是白头乌鸦,暗示着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杜鹃鸟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送胡簿秩满归

佐邑三年去后思,祇今无奈送行时。

不谐白雪皇荂耳,谩指清风恶木枝。

台府无心空里镜,士民有口路傍碑。

锦溪流下严陵濑,八月潮来有转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承书言别再寄

一曲离鸾感寄心,此心谁解试分明。

百年耆旧閒中话,千古溪山去后名。

双鲤尺书儿女泪,只鸡斗酒弟兄情。

男儿须勒燕然石,归拜堂谖始是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赠潘氏积善堂

市义今无古孟尝,不图近见郑公乡。

布金地已成祇树,箪食人应遍翳桑。

身享九龄耆寿福,眼看五世子孙昌。

天公有耳长聪听,多少行碑在路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灞桥骑驴

小骊买得最便宜,好是河梁古柳涯。

风急吹沙长耳峻,雪深没板蹇蹄迟。

据鞍吟透肩双耸,敲镫歌狂帽半攲。

道上莫教逢大尹,推敲句里不曾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