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其九)三潭印月

桂轮逼采,菱沼漾金,潜虬暗动鲛室。

水路乍疑霜雪,明眸洗春色。年时事,还记忆。

对万顷,葑痕龟坼。旧游处,不认三潭,此际曾识。

今度涌金楼,素练萦窗,频照庾侯席。

自与影娥人约,移舟弄空碧。宵风悄,签漏滴。

早未许、睡魂相觅。有时恨,月被云妨,天也拚得。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翻译

桂花的圆月逼近水面,金光在菱形池塘中摇曳,隐藏的蛟龙在深海洞穴中悄然活动。
水路仿佛覆盖着霜雪,明亮的眼睛洗净了春天的色彩。那些往事,依然记得。
面对广阔的水面,昔日的痕迹如同龟裂的土地。旧日游玩的地方,已经分辨不出三潭,那时的记忆犹新。
如今我来到涌金楼,洁白的窗帘映入眼帘,频繁照亮了庾亮的宴席。
我独自与月影中的女子约定,划船在空旷的碧波中嬉戏。夜晚的微风悄悄吹过,滴答的漏壶声响起。
清晨还未允许,梦魂寻找彼此。有时心中遗憾,月亮被云层遮挡,连天空都似乎愿意配合。

注释

桂轮:桂花的圆月。
菱沼:菱形池塘。
潜虬:隐藏的蛟龙。
明眸:明亮的眼睛。
万顷:广阔的水面。
葑痕:昔日的痕迹。
涌金楼:杭州名胜。
素练:洁白的窗帘。
签漏:古代计时器。
睡魂:梦魂。
月被云妨:月亮被云层遮挡。
天也拚得:连天空都似乎愿意配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桂轮、菱沼、潜虬等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水乡画卷。水路霜雪带来的疑惑,以及明眸洗春色的清新,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体悟和情感投入。

“年时事,还记忆”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然而,对于旧游之地,却是“不认三潭”,这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即便是熟悉的地方,也已无法激起内心的波澜。

接下来的几句:“今度涌金楼,素练萦窗,频照庾侯席。自与影娥人约,移舟弄空碧。”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诗人的心灵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他们似乎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最后,“宵风悄,签漏滴。早未许、睡魂相觅。”这几句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情绪。诗人在夜晚的寂静中,聆听着夜风和水声的交织,内心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过往美好的回忆,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烦恼、寻求精神寄托的意境。

收录诗词(118)

张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应天长(其一)两峰插云

暮屏翠冷,秋树赭疏,双峰对起南北。

好与霁天相接,浮图现西极。岧峣处,云共碧。

漫费尽、少年游屐。故乡近,一望空遥,水断烟隔。

闲凭涌金楼,潋滟波心,如洗梦淹笔。

唤醒睡龙苍角,盘空壮商翼。西湖路,成倦客。

待倩写、素缣千尺。便归去,酒底花边,犹自看得。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应天长(其一)苏堤春晓

曙林带暝,晴霭弄霏,莺花未认游客。

草色旧迎雕辇,蒙茸暗香陌。秋千架,闲晓索。

正露洗、绣鸳痕窄。费人省,隔夜浓欢,酲处先觉。

重过涌金楼,画舫红旌,催向段桥泊。

又怕晚天无准,东风妒芳约。垂杨岸,今胜昨。

水院近、占先春酌。恁时候,不道归来,香断灯落。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应天长(其五)曲院荷风

换桥度舫,添柳护堤,坡仙题欠今续。

四面水窗如染,香波酿春曲。田田处,成暗绿。

正万羽、背风斜矗。乱鸥去,不信双鸳,午睡犹熟。

还记涌金楼,共抚雕阑,低度浣沙曲。

自与故人轻别,荣枯换凉燠。亭亭影,惊艳目。

忍到手、又成轻触。悄无语,独捻花须,心事曾卜。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应天长(其四)雷峰夕照

磬圆树杪,舟乱柳津,斜阳又满东角。

可是暮情堪剪,平分付烟郭。西风影,吹易薄。

认满眼、脆红先落。算惟有,塔起金轮,千载如昨。

谁信涌金楼,此际凭阑,人共楚天约。

准拟换樽陪月,缯空卷尘幕。飞鸿倦,低未泊。

斗倒指、数来还错。笑声里,立尽黄昏,刚道秋恶。

形式: 词牌: 应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