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七)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早晨我进入云中郡,向北遥望单于台。
胡秦两国相距如此之近,沙漠边塞的气势多么雄壮啊。
那些剽悍的天之骄子,又嚣张地回来了。
边疆没有能名震一方的将领,烽火台孤独地耸立着。
我不禁感叹,边民们的生活如同荒野草木般艰难。

注释

朝:早晨。
云中郡:古代边防重镇。
单于台:纪念匈奴首领的建筑。
胡秦:指匈奴和秦国,此处泛指北方游牧民族。
密迩:非常接近。
沙朔:沙漠边塞。
天骄子: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尊称。
塞垣:边疆、城墙。
亭堠:古代边境上的烽火台。
崔嵬:高大巍峨。
咄嗟:表示短促的感叹声。
涂草莱:形容生活艰难,如同荒草丛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行至云中郡,面对单于台的所见所感。开篇两句“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设置了宏伟壮丽的画面,也表明了诗人的所处与视线。

接下来的“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雄浑之气。胡人与秦地(即中原)的交界之地,沙漠辽阔,气势不凡。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此处“藉藉”形容豪放不羁的样子,“天骄子”可能指代诗人自己或边塞上的将士,他们或许曾经有过英勇的事迹,但现在似乎已经归于平淡。然而,这种豪情仍旧如影随形,难以磨灭。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则描绘了一种边塞荒凉的氛围,没有知名的将领,仅剩下空荡荡的城楼与残破的亭台,给人一种历史沧桑、英雄落幕的感慨。

最后,“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诗人发出感叹之声,对于身为边塞上的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与命运如同涂满了野草的小道,无声无息,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展现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壮丽、历史沧桑以及人性的复杂多变。诗人以深沉的情感与精湛的笔触,传达了一种对于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对边疆生活艰苦的同情。

收录诗词(129)

陈子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伯玉
  •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生卒年:公元661~公元702

相关古诗词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

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开。

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沧洲今何在?

华发旅边城。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

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少学纵横术,游楚复游燕。

栖遑长委命,富贵未知天。

闻道沈冥客,青囊有秘篇。

九宫探万象,三算极重玄。

愿奉唐生诀,将知跃马年。

非同墨翟问,空滞杀龙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鹤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洌,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斲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綵云生。

永随众仙逝,三山游玉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