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北山有鸣鸮,不洁而嗤凤。
宜下绝交书,埙篪非伯仲。
诗人通过北山鸣鸮不洁嗤凤的景象,隐喻了人际关系中的不和与污秽。鸣鸮本为夜行性鸟类,与凤凰形成鲜明对比,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贵与美好,而鸣鸮则恰好相反,不仅行为低俗,其叫声也不悦耳,正如人间的不良之徒。诗中的“宜下绝交书”表达了断绝不堪之交的决心,绝交书是古代用于正式断绝友谊或关系的文书。
“埙篪非伯仲”这句,则是在强调这种决定并非轻率做出。埙和篪都是古代乐器,但在这里被用来比喻那些不和谐的声音,而“非伯仲”则是指音乐之神,意即这些声音并不和谐,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也需要通过断交来恢复和谐。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隐喻手法表达了对不良交际的警觉以及对纯净人际关系的追求。
不详
治忽无常形,今古无常势。
必有非常人,以制非常世。
山光水色染秋容,天际明霞一线红。
冉冉有香来鼻观,广寒花气散晴空。
穆穆皇皇九五居,舍儒为政岂良图。
不思济世思超世,佞佛求仙总是愚。
抱璞含和道俗同,寥寥万代想皇风。
后来贤智知多少,未似当年牧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