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

四郊社鼓响枫林,朝雨方晴晚复阴。

稚子求聪多啖藕,佳人怕拙例停针。

饭争簇巧毋嫌杂,酒正逢时莫厌斟。

为问年年鸿与燕,去来相避果何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郊外的神社鼓声在枫树林中回荡,早晨的雨刚停傍晚又转阴。
孩子们渴望聪明多吃莲藕,女子们怕手艺生疏停下手中的针线。
做饭时争着展示厨艺不嫌食材繁杂,喝酒正当好时光不要推辞斟满杯。
试问每年南飞的大雁和北归的燕子,为何来去之间总是避开彼此?

注释

社鼓:古代祭祀土地神的鼓声,象征节日或庆典。
稚子:幼小的孩子。
佳人:古代对女子的美称,这里指娴静的女子。
停针:比喻停止手头的工作或活动。
簇巧:聚集巧妙,指烹饪技艺的展示。
厌斟:嫌弃斟酒,意指不愿饮酒。
鸿:大雁,常用来象征远方或信使。
燕:燕子,春天北来秋天南飞,象征季节更替。

鉴赏

这首宋诗《社日》是赵汝燧所作,描绘了社日时节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首句“四郊社鼓响枫林”以鼓声和枫林渲染出节日的热闹气氛。次句“朝雨方晴晚复阴”则展现了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第三句“稚子求聪多啖藕”写出了孩子们在节日里渴望增长智慧,通过吃藕寓含学习之意。第四句“佳人怕拙例停针”则通过女子因担心手艺生疏而暂停刺绣,体现了节日中对技艺精进的追求。

第五、六句“饭争簇巧毋嫌杂,酒正逢时莫厌斟”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社日聚餐的欢乐场景,大家争相展示烹饪技巧,饮酒畅谈,不嫌食物种类繁多,尽情享受。

最后两句“为问年年鸿与燕,去来相避果何心”,诗人借鸿雁和燕子的迁徙,引发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同时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探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社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民俗风情,以及人们对知识、技艺和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收录诗词(288)

赵汝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纵步

久雨厌人妨野步,几时便得此番晴。

到桥唤仆来相助,过寺逢僧约共行。

篱落一团飞蛱蝶,汀洲数点立鵁鶄。

农家竹里深深住,风度茅檐纺织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陇首

陇首多逢采桑女,荆钗蓬鬓短青裙。

斋钟断寺鸡鸣午,吟杖穿山犬吠云。

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水自半溪分。

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到农家

难得官人到,茅檐且驻车。

自携锄掘笋,更取网求鱼。

一媪来斟酒,诸童竞挽裾。

须臾对吾泣,科役苦追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和林守玉茗花韵

园名金柅多奇卉,古干灵根独异常。

耻与春花争俗艳,故将雪质对韶光。

天葩巧削昆山片,露蕊疑含建水香。

当为君侯好封植,角弓三叹誓无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