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注释

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突、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名为《过零丁洋》其中一段。全诗描绘了诗人在南宋时期抗元斗争中不屈不挠的情怀,以及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使命的深沉思考。

首句“梅花南北路”,以梅花比喻坚贞不屈,通过南北梅花之路暗示诗人行走在南宋与蒙古军队交战的地带,表达了抗争的艰难和孤独。第二句“风雨湿征衣”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中的困苦,连日的风雨使得征人的衣服都湿透了,表现出诗人在逆境中坚持战斗的情景。

第三句“出岭谁同出”,表达了诗人对战友离别之感慨。岭,在这里指的是山岭,也可能是特定的战场地名,诗人询问与自己一道出征的人现在是否还在一起?这种提问充满了深深的孤独和对同袍战友的思念。

第四句“归乡如不归”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奈与悲凉。即使归乡,也感觉不到归家的温暖,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个人的失落感。

第五句“山河千古在”,通过对自然永恒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山河虽历经沧桑,但依旧存在,而人间的城郭(指城市、国都)却因战乱而变得脆弱易逝。

第六句“饥死真吾志”,是诗人对自己坚守节义、宁愿忍受饥饿之苦也不屈服于外敌的决心。这里的“饥死”不仅指物质上的饥饿,也包含精神上的困顿。

最后一句“梦中行采薇”,则是诗人在极度疲惫与困境中,仍旧坚持着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憧憬和希望。采薇,即采集野菜,以此比喻即便是在梦中也要继续战斗的意志。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面对战乱时期的坚守与不屈,表现出了古代士人的忠诚、勇敢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南海

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宣州罢任再赠

贫贱元无富贵思,泥涂滑滑总危机。

世无徐庶不如卧,见到渊明便合归。

流落丹心天肯未,峥嵘青眼古来稀。

西风为语岩前桂,若更多言却又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将母赴赣道西昌

重来鸥阁晓,帆影涨新晴。

倚槛云来去,闭帘花送迎。

江湖春汗漫,岁月老峥嵘。

手把忘忧草,夔夔绕太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思蒲塘

扬旌来冉冉,捲旆去堂堂。

恨我飞无翼,思君济有航。

麒麟还共处,熊虎已何乡。

南国应无恙,中兴事会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