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宝宣慰别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张倩仲实转似西湖诗图乃知吟啸湖山之乐辄为五诗奉答(其一)南屏书院

南屏环拥翠云堆,谁遣精庐特地开。

祭酒先生甘隐遁,燃藜太乙忽飞来。

胸中礧磈五千卷,门外芙蕖十万栽。

白日竟抛妻子去,群仙携手上瑶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南屏山环绕着青翠的云雾,是谁特意在这里建造了精美的居所。
祭酒先生心甘情愿地隐居,忽然有太乙星君般的学者前来拜访。
他的胸中藏有五千卷丰富的学识,门外则种植了十万株荷花。
他竟然舍弃尘世,连妻子儿女都抛下,与神仙们携手共登仙境。

注释

南屏:指南方的屏风山或名胜之地。
精庐:精致的书房或修行之处。
祭酒:古代官职,此处可能指学问渊博的人。
太乙:道教中的星君名,象征高人。
礧磈:形容学问深厚,如山石堆积。
芙蕖:荷花的别称。
妻子:古时男子对妻子的称呼,包括妻子和儿女。
瑶台:神话中的仙人居住的宫殿,象征极乐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神仙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南屏环拥翠云堆,谁遣精庐特地开。” 这两句设定了场景,南屏山如同翠绿色的云朵环绕着一处神仙般的居所,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天然的美好。

“祭酒先生甘隐遁,燃藜太乙忽飞来。” 这里的“祭酒先生”可能指的是李白,他以诗人自诩,享受着隐逸的生活。"燃藜太乙"则是道教中长生不老的象征,两者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之境的向往。

“胸中礧磈五千卷,门外芙蕖十万栽。” 这里强调了诗人学问渊博,如同胸中藏书万卷,而“门外芙蕖十万栽”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现出诗人的生活环境与精神世界都充满了美好。

“白日竟抛妻子去,群仙携手上瑶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抛弃尘世羁绊,与神仙一同攀登天界之意。"白日"象征着纯洁和明亮,而"瑶台"则是仙境的代名,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神仙生活的构想,展现出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之地的追求。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送程晋辅长和靖

传家气脉固深长,挟策来登和靖堂。

南渡金声元不泯,西庵草色可能荒。

要知持守为涵养,好把精微重发扬。

共喜慈帏得甘旨,他时远到未渠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屠存博教授溧水

直道方心古所难,任渠俗眼笑儒冠。

子龙有屋犹黄壤,老郑无毡漫冷官。

一片湖光清客署,三州鼎足屹书坛。

只应翠绿迎人意,岁月功名正好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宴公孙倅乐语口号

后先相守是乡人,自有都梁见未曾。

药玉船中频送酒,镂金胜畔又行灯。

雁桥旧梦犹能记,凤阙新除自此升。

一笑不妨追乐事,坐看诸县乐丰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宴交代杨寺丞乐语口号

眉间黄色喜浮浮,天遣鸾皇为相攸。

新绾丝纶归右掖,旧游泉石记南州。

春风自满甘棠国,晓雪初晴杜若洲。

乐饮更为三百住,邦人未许别贤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