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对御史孟昉的画像所作,通过描绘孟昉的形象和心境,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首句“好似当年贺季真”将孟昉比作东晋时期的贤者贺循,暗示其高尚品格。次句“乞身归老镜湖春”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镜湖春天为背景,寓意着他的归隐之志。
第三句“铜章不绾御史印”揭示了孟昉放弃官场,不再佩戴象征权力的御史印,体现了他的超脱与淡泊。第四句“练布能裁处士巾”则描绘他亲手制作朴素衣物,过着文人士大夫的隐居生活,处士巾象征着他的清高和雅致。
第五、六句“麟阁云台千载后,鸟啼花落几回新?”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孟昉身后名声的期许,即使千百年后,他的事迹仍如麟阁云台上的功臣一样被人铭记,而自然界的变换则象征着世事无常。
最后两句“浮云过眼寻常事,且作齐东一野人”,以“浮云过眼”比喻世事如过眼云烟,表达对孟昉选择归隐,享受平凡生活的赞赏,称他为“齐东一野人”,流露出诗人对其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和敬佩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赞美了孟昉的高洁情操和人生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