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五十一首(其六)

十二月十五,石人相耳语。

梅开寒谷春,雪滴晴檐雨。

太分明,何所睹,南泉不打盐官鼓。

形式: 偈颂

翻译

在十二月十五这一天,石像仿佛在低语交谈。
梅花在严寒的山谷中绽放,如同春的使者;雪花轻轻落在晴朗屋檐,犹如雨点落下。
一切都如此清晰,究竟看到了什么?南泉寺的僧人不再敲响盐官的鼓声。

注释

石人:比喻或象征性的石雕。
相耳语:互相低声交谈。
梅开:梅花盛开。
寒谷:寒冷的山谷。
春:春天的象征。
雪滴:雪花飘落。
晴檐雨:像雨点一样落在屋檐上。
太分明:过于清晰。
何所睹:看到什么。
南泉:指某个寺庙或地方名。
盐官鼓:可能指代寺庙的钟鼓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大观的作品,名为《偈颂五十一首》中的第六首。它以十二月十五日的自然景象为引子,通过石人耳语和梅雪交融的意象,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独特感悟。

"石人相耳语"描绘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暗示着深沉的哲思在悄然进行。"梅开寒谷春"则象征着即使在严冬中,生命的力量也能绽放,春天的到来并非不可能。"雪滴晴檐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以雪滴如雨的视觉效果,形象地展示了寒冬中仍有生机的动态画面。

"太分明,何所睹"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感知的洞察力,暗示诗人已经看透了事物的本质,不再被表面现象迷惑。最后一句"南泉不打盐官鼓"引用禅宗典故,南泉普愿和尚不敲盐官寺的鼓,寓意他已无需外在形式的仪式,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言禅理,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直指人心的修行理念。

收录诗词(126)

释大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五十一首(其五)

开口失,闭口丧。脱白露净,矢在弦上。

形式: 偈颂 押[漾]韵

偈颂五十一首(其四)

觅之不得,不觅奚彰。戳瞎顶门,炜炜煌煌。

桑畴雨过罗纨腻,麦垄风来饼饵香。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偈颂五十一首(其三)

空手把锄头,男命怕罗睺。

步行骑水牛,石虎生肉彪。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五十一首(其一)

真不立,妄本空。七凹八凸,四辟六通。

松声杂雨山长静,春色带寒花自红。

形式: 偈颂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