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万廷兰的《望长城》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雨过暮烟青,风劲白草折”展现了雨后的宁静与秋风的肃杀,草木在风中折断,暗示了自然环境的严酷。接下来,“山势插天高,墙垣争巀嵲”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同时也揭示了工程的艰巨。
诗中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评价是“兹事始始皇,作计毋乃拙”,认为这一举措过于劳民伤财,导致了“累累死边城,白骨耀晴雪”的惨状。诗人感慨长城虽曾象征着国家的防御力量,但最终未能阻止外患,反而成为历史的见证,九年后国都迁移,其存在只为后世留下沉思。
最后两句“有道四夷宾,胡为自阢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共处之道的向往,质问为何要通过武力来维持边境安宁。结尾“至今城下魂,哭向秦时月”则以哀怨的气氛收束全诗,表达了对过去牺牲者的哀悼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长城这一历史遗迹,寓言式地探讨了战争与和平、统治者决策与人民命运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