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官宦与文士在自然美景中的雅集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首联“邑宰张筵临涧壑,省郎并马入烟霞”,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官员们在山涧峡谷旁设宴的情景,以及他们骑马穿行于云雾缭绕的山间,画面既壮阔又富有诗意。这里运用了“张筵”、“临涧壑”、“并马”、“入烟霞”等词语,不仅描绘了活动的地点和方式,也暗示了参与者的身份和氛围的高雅。
颔联“惭予一著登山屐,爱尔双停上斗槎”,诗人自谦自己穿着登山鞋,而赞美友人乘坐的船(斗槎)停靠在高处,表达了对友人所乘之舟的羡慕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和友人间的和谐共赏。
颈联“石磴坐来秋藓渍,金宫礼罢夕阳斜”,进一步描绘了宴饮后的场景。坐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夕阳西下,金碧辉煌的宫殿礼毕后,余晖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这里的“秋藓渍”和“夕阳斜”不仅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季节的变换感。
尾联“冠裳暂喜同香岫,灯火先愁散远沙”,表达了短暂相聚的喜悦和对分别的忧虑。在香烟缭绕的山峰中,众人暂时欢聚,但想到灯火将熄,离别在即,心中不免生出愁绪。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感情相融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在山水之间寻觅心灵寄托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自然美和友情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