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冢行美侍郎田公及义士王潜父也

平原黯黯云脚垂,白杨树底游魂归。

沧海已销精卫恨,青山无复杜鹃啼。

忆昨阴风暗南土,长林夜夜髑髅语。

苍苔古道无人行,燐燐鬼火烧秋雨。

枯骸朽骨乌鸢馀,总是当年琼树枝。

然腹引灯宁自照,漆头作器任人为。

江湖义士洪都客,泪洒尸陀林下石。

自怜无力效秦封,日扣公门请周泽。

绣衣使者乘骢来,玉鞭一指瘴烟开。

吹枯振朽百废举,顿起沟壑登春台。

粤王城头暮烟碧,处处秋山净如拭。

遥听牛背笛声来,不似前时惨澹色。

泉台岂是铭恩处,事不近名名乃著。

君不见宋陵松柏已萧条,行人犹忆冬青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感慨。诗中以“平原”、“白杨”、“沧海”、“青山”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又壮阔的氛围。诗人通过“游魂归”、“阴风”、“长林夜夜髑髅语”等描述,勾勒出历史人物生前的英勇与牺牲,以及死后灵魂的哀怨与怀念。

“苍苔古道无人行,燐燐鬼火烧秋雨。”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的气氛,将读者带入一个荒凉、孤寂的世界,仿佛能听到鬼火在秋雨中闪烁的声音,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无情。

“枯骸朽骨乌鸢馀,总是当年琼树枝。”这里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历史人物的英勇与牺牲与后来的衰败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崇敬与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江湖义士洪都客,泪洒尸陀林下石。”这一句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对义士的纪念与哀悼。通过“洪都客”的形象,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对那些为了正义而牺牲的人们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最后,“粤王城头暮烟碧,处处秋山净如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画面,暗示着历史的轮回与新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对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性、历史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立秋夜

片雨过孤城,虚堂坐听更。

客心已多恨,是夜闻秋声。

短剑黯无色,敝裘空自惊。

寄书浮峤鹤,吾欲谢尘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日

促织啼寒月,柴门终夕闲。

晨兴坐高馆,木落见前山。

耳听清猿啸,心随倦鸟还。

方期泉石侣,相待水云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小楼

小楼秋水上,一榻俯南天。

九月闻边雁,千林带暮蝉。

云流古堞外,木落苍波前。

幽客一何事,长谣向紫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古洞

古洞竹参差,幽深人未知。

闲随流水去,独与白云期。

起舞招黄鹤,行歌拾紫芝。

前山秋更好,双屐任吾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