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名为《在告暂憩小金山(其一)》。戚继光以军事才能著称,同时亦有文学修养,此诗便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
诗中开篇“六十行年梦更梦”,以“六十”这一数字点明了作者的年龄,同时也暗示了岁月如梦,人生短暂的主题。接着“幸存骸骨乞重瞳”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以及对再获新生的期盼。
“风尘久矣迷真觉,苦海何缘悟性空。”这两句揭示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他感叹于世间的纷扰和苦难,希望能从中寻得解脱之道,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空灵。
“前世有心仍野寺,故吾不复识钟公。”这里通过回忆前生与寺庙的关联,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某些人物或事物的追忆。同时,“不复识钟公”可能暗含了对过去某种情感或经历的失落感。
最后,“遐方但愿无烽火,烟柳年年系去骢。”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希望远方没有战火,每年的烟柳能陪伴着远行的马匹,象征着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和平的祈愿,展现了戚继光作为一位将领之外,还拥有的丰富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