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贺新郎·暮秋,夜雨不寐》由清代诗人吴尚憙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夜雨绵绵,诗人难以入眠的情境。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句“弹指秋将暮”,以“弹指”形容时间之短促,暗示秋天即将结束,流露出一种时光易逝的感慨。接着,“听檐前、梧桐细雨,对人如诉”,通过听雨声来感受季节的变迁,仿佛雨滴在诉说着什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隔巷寒砧惊旅梦,漏点从头暗数”,寒风吹过,远处传来捣衣声,打破了宁静,似乎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人倚在床边,数着滴答的时钟声,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感相互映照。
“倚凤枕、情丝半缕,影怯灯残风又急”,凤枕象征着爱情或美好的回忆,但此刻却显得孤单和脆弱。灯影摇曳,风急雨骤,增加了环境的凄凉感,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迷茫。
“香烬也,再重炷”,香炉中的香已经燃尽,诗人再次点燃,试图以此来驱散心中的愁绪,但效果有限。这种行为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
“三秋好景匆匆误”,感叹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接下来,“叹人生、须臾泡影,终归何处”,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人生如同泡影,短暂而虚幻,最终归于何处?
“瞬息年华容易老,若肯为侬留住”,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如果能留住时光,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不仅是对个人青春的留恋,也是对生命永恒的渴望。
“但凭你、新新故故”,诗人似乎在寻求某种力量或寄托,无论是新旧事物,都能给予他安慰和支持。这反映了在面对生命无常时,人们对于稳定与希望的追求。
“欲向旃檀祈古佛,甚根因、解敛红尘路”,诗人希望通过佛教的智慧来解脱世俗的烦恼,寻找心灵的平静。这里的“旃檀”指的是佛像或寺庙,象征着精神的避难所。
“恰一笑,禅心悟”,在经历了种种思考与探索之后,诗人或许找到了内心的平静,通过微笑表达了一种超脱与理解。这不仅是对自我心灵的救赎,也是对生命真谛的一种领悟。
整首词以深秋的夜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光、生命、爱情、信仰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