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静坐于空斋之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首句“贪闲非敢曰疏狂”表明诗人并非逃避现实的懒散者,而是出于对宁静生活的喜爱,寻求内心的平和。接着,“为爱空斋学坐忘”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行为的动机,即通过静坐来达到忘却世俗杂念的状态。
“身世半随孤榻冷”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身世浮沉的感慨,暗示了他在物质世界中的孤独与淡泊。而“冰心耻激玉壶光”则通过对比冰心与玉壶的光亮,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世俗虚荣的不屑。
“讵因枯坐名禅定,何必山居始退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与隐居的看法,并非只有在极端的环境中才能达到心灵的宁静,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修炼自我,达到内心的平和。
最后,“寄语尘寰劳攘客,廿年何事不沧桑”以一种宽广的视角,向忙碌于红尘中的世人发出感慨,指出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寻找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坐、内心修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