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摅所作的《谒伍相国祠》。诗中描绘了对伍子胥祠堂的景仰之情,以及对其忠诚与英勇事迹的感慨。
首联“萧条古堞树栖乌,载拜祠门落日孤”,以萧瑟的景象开篇,乌鸦栖息在古老的城墙之上,夕阳下,诗人独自前往伍子胥祠拜祭,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孤独的氛围。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物的孤独感。
颔联“报父有心终覆楚,杀身无计可存吴”,直接表达了伍子胥为父报仇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他为了报答父亲之仇,最终导致楚国的覆灭;然而,面对吴国的灭亡,他却无力挽回,表现出其内心的无奈与悲痛。
颈联“英雄忠孝留天壤,山水苍凉失霸图”,赞扬了伍子胥作为英雄的忠诚与孝义,他的事迹将永远铭记于天地之间。同时,也感叹了山河的苍凉,以及霸业的消逝,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尾联“回首荒台麋鹿地,属镂遗恨满姑苏”,诗人回望伍子胥曾经战斗过的荒台,如今已是麋鹿游荡之地,充满了荒凉与寂寞。属镂剑的遗恨,即伍子胥未能实现复国的愿望,弥漫在姑苏城中,表达了对伍子胥未竟事业的深深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伍子胥祠堂的拜祭场景描绘,以及对伍子胥生平事迹的感慨,展现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忠诚与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