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本农家世贱贫,一门相继亦簪绅。
当知来处非今日,莫学诗人只为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家庭贫寒的自嘲,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个人利益所累的心态。开篇“我本农家世贱贫,一门相继亦簪绅”两句,直白地写出诗人的家族背景,是一个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农家。但这并不仅仅是对物质状况的描述,更是对精神状态的一种隐喻。接着“当知来处非今日,莫学诗人只为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状的超然与解脱。诗人提醒自己和读者,要认识到现在所处的环境和今天的情况并不相同,这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也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而“莫学诗人只为身”则更深一步,指出不应像某些诗人那样,只顾个人得失,而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关怀。这两句通过对比和警示,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思考,是诗中思想情感的深层展现。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历官冉冉踰三纪,阅世看看近七旬。
更览名园兴废记,愈令人忆故园春。
寄语南枝及早开,莫迟春信待人催。
我今已办千钟酒,准拟花前醉百回。
瓮头白酒熟,池上白莲开。
我爱君纯白,聊持荐一杯。
白酒方浮玉,白莲仍可人。
赠君飞大白,聊作冷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