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敦儒的《鹧鸪天》(其六)。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离别之苦。
首句“画舫东时洛水清”,设定了一种静谧而明净的意境。"画舫"通常指小型漂亮的船只,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心灵状态或是他所处的情境,"洛水清"则增添了环境的宁静。
接下来的“别离心绪若为情”,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苦恼和哀愁。"别离"二字触发了一系列的情感联想,而"心绪若为情"则深化了这种情感,表明这不仅是简单的分别,而是与情感深切相连的痛苦。
第三句“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长亭九梦君”,诗人用"西风挹泪"来形容悲伤的情绪,"分携后"则指离别之后,"十夜长亭九梦君"表达了诗人在长夜中反复梦见所思念的人,这里的数字“十”和“九”用来强化这种反复与深刻的怀念。
第四句“云背水,雁回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绪。"云背水"可能暗示着某种遮蔽或隔绝,而"雁回汀"则是秋天大雁南飞的景象,这里可能象征着孤独与萧索。
末句“只应芳草见离魂”,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感受到生命易逝和时光不返。"只应芳草"中的"只应"二字带有一种无奈,而"见离魂"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追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