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系列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以骷髅的形象作为描绘对象,通过"颅骨历乾"和"鼻孔觉宽",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消亡和寂寥。"廓空三际"象征着超越世俗的广阔心境,"不立毫端"则表达了无我、无相的禅宗理念。
"面目风霜杀"和"身心水月寒"进一步刻画出骷髅的冷峻与空灵,暗示了生死无常和世间万物如梦幻泡影。最后两句"情尘净尽兮,万像齐观"传达出修行者内心的彻悟,即去除一切情感纠葛,看透世间万象的本质,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宇宙的平等观照。
整体上,这首诗以骷髅为载体,寓言般地阐述了禅宗关于生死、空性以及修行的深刻见解,体现了禅师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