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燕/离亭宴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形式: 词牌: 离亭宴

翻译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注释

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风物:风光景物。
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
此处是拟人化用法。
浸:液体渗入。
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
断:接合部。
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
相射:互相辉映。
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
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客帆:即客船。
低亚:低垂。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一带建都。
渔樵:渔翁樵夫。
代指普通老百姓。
怅望:怀着怅惘的心情远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山如画的秋日风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过去历史兴废的感慨和无限留恋之情。

“一带江山如画”开篇即以宏伟的视角展现了江山的美丽,如同一幅精巧的绘画。紧接着,“风物向秋潇洒”则描写了秋天的景致,风和物象都散发着淡淡的秋意。

“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中,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水天一色的美丽,以及水面反射出的翠绿之光,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深远的感觉。

“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这一句,则是从一个更为细微的角度出发,描述了河岸上的蓼草、荻花与隐约可见的竹篱茅舍,这些景象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生动而静谧的生活场景。

“天际客帆高挂”描绘了远方天际飘扬的船帆,让人联想到了远行者和他们的故事。紧接着,“门外酒旗低迓”则是对一处隐蔽之地的描写,酒旗在门外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幽静而不为人知的氛围。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这一句,诗人通过渔樵(渔家与樵夫)的闲聊,将历史上的兴衰更替融入了平凡的日常对话之中,表达了一种历史感和哲理思考。

最后,“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则是诗人在夕阳下,以一种忧郁的心情,倚靠在颓败的栏杆旁,对着沉默的夕阳,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收录诗词(2)

张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大臣、诗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熙宁十年(1077年)卒,年八十六。册赠司徒兼侍中,谥号“康节”

  • 字:杲卿
  • 籍贯:陕西韩城
  • 生卒年:992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

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况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

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瓢金玉,所争多少。一瞬光阴何足道,便思行乐常不早。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挽赵秋晓(其二)

家住青山擅一丘,菜畦花圃足夷犹。

哲人造物何悭寿,公子平生不识愁。

鸡黍情缘成梦断,莺花心性盖棺休。

草亭吟卷今犹在,读向西风老泪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赵秋晓(其一)

亭亭玉树世间稀,天与科名不与时。

倍厚每生同族敬,风流多结贵游知。

吾于鲁肃情偏厚,客谓文园疾莫支。

抚几自悲还自慨,喜君跨灶有诸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喜雨诗(其二)

祷旱何妨抵死求,分明在处有神湫。

只消一念精诚格,立使风雷布九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