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

形式: 押[真]韵

翻译

登上天门的最高峰,空间狭小只能容身。

注释

天门:指天门山,古代神话中的天之门户。
最高处:指天门山的顶峰。
容物:容纳物体或人。
只容身:仅能容纳一个人站立。

鉴赏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临安邸》中,原句为“上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此句寓意深远,通过描绘诗人登高望远之情景,表达了对广阔世界和深邃思想的追求与向往。诗中的“天门”喻指高耸入云的山峰,“最高处”则象征着极致的高度和精神境界。

“不能容物只容身”一句,既有形象上的描绘,也蕴含深刻的哲理。在形象上,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时的孤独与挑战,只能承载自己的身体,却无法让外在的事物同行。从哲理上解读,此句暗示了个人精神追求的孤独性,以及内心世界对外部世界的超越。在这里,苏轼通过诗句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

整体而言,这句话不仅是诗人的直接感受表述,也是其内在情感与思考的一次深刻展现。它既揭示了人类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也反映出个人在面对世界时的独特存在状态。

收录诗词(2)

苏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上值雪,效欧阳体,限不以盐玉鹤鹭絮蝶飞舞之类为比,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次子由韵

缩颈夜眠如冻龟,雪来惟有客先知。

江边晓起浩无际,树杪风多寒更吹。

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

方知阳气在流水,沙上盈尺江无澌。

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

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

沾裳细看巧刻镂,岂有一一天工为。

霍然一挥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

世间苦乐知有几,今我幸免沾肤肌。

山夫只见压樵担,岂知带酒飘歌儿。

天王临轩喜有麦,宰相献寿嘉及时。

冻吟书生笔欲折,夜织贫女寒无帏。

高人著屐踏冷冽,飘拂巾帽真仙姿。

野僧斫路出门去,寒液满鼻清淋漓。

洒袍入袖湿靴底,亦有执板趋阶墀。

舟中行客何所爱,愿得猎骑当风披。

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夫驰。

敲冰煮鹿最可乐,我虽不饮强倒卮。

楚人自古好弋猎,谁能往者我欲随。

纷纭旋转从满面,马上操笔为赋之。

形式: 古风

屈原塔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形式: 古风

望夫台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高伶俜。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竹枝歌

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帝子南游飘不返,惟有苍苍枫桂林。

枫叶萧萧桂叶碧,万里远来超莫及。

乘龙上天去无踪,草木无情空寄泣。

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

海滨长鲸径千尺,食人为粮安可入?

招君不归海水深,海鱼岂解哀忠直?

吁嗟忠直死无人,可怜怀王西入秦。

秦关已闭无归日,章华不复见车轮。

君王去时箫鼓咽,父老送君车轴折。

千里逃归迷故乡,南公哀痛弹长铗。

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欢呼。

当时项羽年最少,提剑本是耕田夫。

横行天下竟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

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

富贵荣华岂足多,至今惟有冢嵯峨。

故国凄凉人事改,楚乡千古为悲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