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林俊所作的《寿彭幸庵孙九峰(其一)》。诗中以“询谋黄发诏应同”开篇,巧妙地将老人的形象与古代帝王征询老臣意见的情景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尊崇和敬重的氛围。接着,“公自西来我自东”,描绘了两位主人公从不同方向汇聚的情景,暗含着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目标。
“一代才猷几司马,两人心迹旧冥鸿”两句,运用典故,将彭幸庵与孙九峰比作历史上的名将司马,以及传说中的大雁冥鸿,表达了对他们的才华和志向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相似之处。
“头颅未负移山力,精血凭酬补石功”进一步赞扬了彭幸庵在事业上的努力和成就,以及他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用“移山力”和“补石功”这样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其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最后,“最有居閒图报地,挽回约质赞尧风”则表达了对彭幸庵在闲暇之余仍心系国家、百姓,追求高尚道德品质的赞美,同时寄寓了对其能引领社会风气,弘扬仁德之风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不仅颂扬了彭幸庵的个人品质和成就,也寄托了作者对其未来作为的殷切希望,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