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家有图书便不贫,一湾门径碧溪滨。
山林深密宜今世,梅竹婆娑似故人。
少闭柴门延野叟,多营菜圃慰脾神。
几年役役方休息,收放浑如一钓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家有图书便不贫”强调了知识与精神富足的关系,即使物质简朴,拥有书籍也能感到满足。接下来,“一湾门径碧溪滨”写出了居所临近清溪的宁静与雅致,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山林深密宜今世”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现代社会中,山林的幽深宁静更符合心境。而“梅竹婆娑似故人”则运用比喻,将梅竹比作老朋友,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少闭柴门延野叟”描绘出诗人愿意接纳乡村老人来访,展现出其淳朴好客的品格,而“多营菜圃慰脾神”则表达了通过亲自耕种来滋养身心的愿望。
最后两句“几年役役方休息,收放浑如一钓纶”,诗人感慨多年劳碌后终于可以在此处得到休憩,生活节奏如同垂钓般自由自在,反映出他对平淡生活的满足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友情的热爱,以及对忙碌生活的反思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不详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自昔恒河可聚沙,今为何日更堪嗟。
未应绝物从孤竹,尚可依人住浣花。
疲俗交□□□□,□时仍重读书家。
老吾幸有相过便,尚得如蓬倚直麻。
闻得胥江尚涨沙,往来虽便重嗟嗟。
旧游怕说铜驼棘,遗曲难听玉树花。
满目山川谁是客,无情天地若为家。
栖栖又入西峰下,踏破山鞋几两麻。
挥手世閒尘,忘言晋与秦。
溪山能住客,风雨始知人。
澹澹秋光趣,悠悠野鹤身。
相闻愿相见,倦脚走双轮。
从来热处易留人,孤负初心垫角巾。
盍与溪山酬素约,任将风月洗黄尘。
口犹有齿先尝乳,事付无言但饮醇。
见说明朝又东去,莫教虚梦觅诗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