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杜荀鹤

如何即是僧心了,了得何心是了僧?

形式: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答杜荀鹤》由唐代诗人清澜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了心”与“了僧”的关系,以及对佛教中“了心”概念的理解。

“如何即是僧心了”,开篇一问,直指内心的修行与佛教僧侣的境界。这里的“僧心了”并非简单的指明了僧人的内心状态,而是引申出对内心清净、无我、慈悲等佛教精神的追求与理解。诗人以疑问的形式,提出了一种对自我内心深处的探索与反思,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并达到这种佛教精神的境界。

接着,“了得何心是了僧?”这一问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了心”与“了僧”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里的“了得何心”不仅仅是对内心状态的了解,更是在探讨如何通过内心的觉醒与净化,达到与僧人相似的精神境界。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真正的“了心”是否意味着达到了与僧人相同的觉悟状态?或者说,真正的“了心”是否就是成为了僧人?

整首诗通过这两句问话,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精神内化与实践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于自我内心觉醒与净化的追求。它不仅触及了佛教哲学的核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自我超越的深刻洞察。通过这样的探讨,诗人在字里行间传达了一种对内心世界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精神态度,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实现心灵的升华。

收录诗词(1)

清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张相

南院司徒镇洛京,未经三月政声成。

四方群后皆如此,端坐庸夫见太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咏橘

金香大丞相,兄弟八九人。

剥皮去滓子,若个是汝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真符县

虽有黄金额,其如赤子贫。

形式: 押[真]韵

河经蕃地浊,山到汉家青。

形式: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