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在冬至日于南郊祭祀的情景。首句“斋宫听漏卯牌传”描绘了皇帝在斋宫中等待祭祀开始的场景,卯时的钟声传递着庄严与肃穆。接着“法从晨趋烛遍田”描述了清晨时分,随从们在烛光的照耀下前往祭祀场所的情景。
“大祀肇修阳始复”点明了祭祀活动的开始,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阳光重新回归大地。“藐躬对越志弥虔”表达了皇帝对祭祀活动的庄重态度和虔诚之心。接下来“未臻上理常惭若,昭受鸿庥更惕旃”两句,表达了皇帝对于未能达到理想境界的自我反省,以及接受天命后的警醒与敬畏。
最后,“庆值慈宁开六帙,合天下养福增绵”则表达了皇帝对于慈宁宫(可能指皇后或皇太后居住的地方)庆祝六十大寿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共享福祉,福泽绵长的美好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皇家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以及皇帝对于国家、民众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