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雨

瘴疠干戈脱此生,一隅略见旧承平。

上元灯火中秋月,但苦人心不肯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在充满疫病和战乱的生活中逃过一劫,
在这个偏远角落里还能略微感受到过去的安宁。

注释

瘴疠:指南方湿热地区容易引发的疾病,如疟疾。
干戈:借代战争,象征冲突和动乱。
脱:逃脱,摆脱。
此生:这一生,指当前的生活。
一隅:一个角落,偏远的地方。
略见:隐约可见,稍有感触。
旧承平:过去的和平时期。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灯火:节日中的灯火装饰。
中秋月:中秋节的明月。
但苦:只感到痛苦。
人心:人的内心。
不肯晴:不愿意变得晴朗,比喻内心的阴霾不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中秋节遇到连绵细雨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不满。"瘴疠干戈脱此生"一句以强烈的笔触勾勒出时局动荡、民生疾苦的画面,"瘴疠"比喻政乱与疾病,"干戈"形容战争连绵不绝,"脱此生"则透露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逃避。紧接着的"一隅略见旧承平"表明诗人心中仍然怀念往昔的太平盛世,但那已经是遥不可及的记忆。

"上元灯火中秋月"一句,"上元"指的是中秋节,"灯火"象征着节日的热闹和喜庆,而"中秋月"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通常与团圆和美好联想在一起。然而,在这首诗中,这些本应带来欢乐的事物却被雨水所浸染,使得节日的气氛受到了影响。

最后一句"但苦人心不肯晴"则深化了前面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事的无奈和哀叹。这里的"人心"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内心世界或者是当时人们的心态,"不肯晴"形容的是那种忧虑和痛苦似乎没有尽头,正如连绵的中秋雨水一般。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中秋节的欢乐与现实中的忧患,抒发了诗人对于乱世的无力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中秋前夕三首(其三)

山头月到天心小,林下秋生夜半寒。

不待明朝已三五,四更仍续五更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中秋前夕三首(其二)

稍穿疏树残光碎,徐碾晴空素艳流。

交过子时是明日,搀先半夜赏中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中秋前夕三首(其一)

中秋无酒定醒然,清赏今宵月已圆。

喜我小儿才五岁,犹能倚户望高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中望吴山下一汀是为杭州

秦皇系缆北山头,一抹江边海变洲。

百万生人无葬处,蜗争蚁战不如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