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孙正之

无才处处是穷涂,两地谁传万里书。

节物峥嵘催岁暮,溪山萧洒入吾庐。

南归犹喜寻同志,北去还闻困索居。

佳句不须论旧约,相随阳羡有篮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答孙正之》。从诗的内容来看,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孙正之的深厚情谊和对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理想的赞美。

首句“无才处处是穷涊”表明没有才能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显得贫乏,而“两地谁传万里书”则是在询问远方是否有人能够将书信传递千里。这里所说的“无才”可能指的是那些不擅长文墨之人,而“万里书”则象征着知识分子之间的情谊和交流。

接着,“节物峥嵘催岁暮,溪山萧洒入吾庐”描绘了时光飞逝、季节更迭的景象。这里的“节物”指的是随着节气变化而出现的自然物象,而“催岁暮”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迫切感。“溪山萧洒入吾庐”则是说作者居所的环境,山水之美渗透在他的生活中。

下两句,“南归犹喜寻同志,北去还闻困索居”表达了王安石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无论朋友是南行还是北往,他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处境和努力,不管是在旅途中的快乐探求还是在孤独中苦苦追寻。

最后,“佳句不须论旧约,相随阳羡有篮舆”则表达了对知识分子之间情谊的珍视以及共同追求理想的决心。这里的“佳句”指的是美好的诗文和友情,而“不须论旧约”则是说这些情谊超越了旧有的约定。“相随阳羡有篮舆”则描绘了一起游历、共同探求知识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同道中人的深厚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王安石对友人孙正之的情谊表达,以及对知识分子共同理想追求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情谊和精神世界。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答张奉议

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

结蟠茅竹才方丈,穿筑沟园未过旬。

我久欲忘言语道,君今来见句文身。

思量何物堪酬对,棒喝如今总不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答熊本推官金陵寄酒

郁金香是兰陵酒,枉入诗人赋咏来。

庭下北风吹急雪,坐间南客送寒醅。

渊明未得归三径,叔夜犹同把一杯。

吟罢想君醒醉处,钟山相向白崔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行看野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

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

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厚颜。

巫祝万端曾不救,只疑天赐雨工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落星寺

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

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

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

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