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宁海二首(其一)

地至东南尽,城孤邑屡迁。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

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代黄溍的《初至宁海二首(其一)》描绘了宁海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首句"地至东南尽"展现了宁海位置偏远,接近东南沿海的尽头,暗示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城孤邑屡迁"则表达了城市历经变迁,历史沧桑。

"行山云作路,累石海为田"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山路比作云雾缭绕,显示出山势险峻;而将石头堆积成田,形象地描绘了当地劳动人民在海边艰难开垦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蜃炭村村白,棕林树树圆"进一步描绘了宁海的景色,"蜃炭"可能指的是海市蜃楼,增添了神秘色彩;"村村白"可能形容村落整洁,"棕林树树圆"则描绘了热带风情,棕榈树排列整齐,富有画面感。

最后两句"桃源名更美,何处有神仙?"借用了桃花源的典故,赞美宁海如世外桃源般美丽,引发读者对超凡脱俗之地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疑问。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宁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寓含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收录诗词(463)

黄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潜,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 字:晋卿
  •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 生卒年: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即事

南陌东阡草色齐,愔愔门巷客来稀。

受风燕子轻相逐,著雨杨花湿更飞。

绿树无言春又尽,红尘如雾手频挥。

浮生莽莽吾何计,独立看云竟落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抱琴

三尺枯桐树,相随年岁深。

此行端有意,何处托知音。

隐隐青山夜,寥寥太古心。

空携水仙曲,更向海中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独立

数尽飞花一怆然,壮心迢递夕云边。

十年人事空流水,二月风光已杜鹃。

过眼青春宁复得,污人黄土绝堪怜。

故园尚有平生约,可使苍苔到石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夏日漫书

枕上初残柏子香,鸟声帘外已斜阳。

碧山过雨晴逾好,绿树无风晚自凉。

芳岁背人成荏苒,好诗和梦落苍茫。

求羊何不来三径,门掩残书满石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