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杨弘道的《修武春日》描绘了春天的迷茫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春事年年堕渺茫”表达了春天的到来显得模糊不清,不似往常般鲜明。次句“今年蜂蝶亦深藏”进一步渲染了春意的迟滞,连蜜蜂蝴蝶都未如常般活跃。
诗人通过“已从漫与宽诗律”表达自己在这样的春景中,诗兴也变得散漫,不再拘泥于严格的诗歌格律。而“更觅无何入睡乡”则透露出诗人因春情无绪,甚至产生了想要借梦逃避现实的念头。
“病麦可能风底绿”写出了田间病弱的麦苗在微风中勉强泛绿,显示出春天的生机之弱。接着,“枯云徒向日边黄”以枯云比喻心情的阴郁,即使阳光普照,也无法驱散诗人内心的阴霾。
最后两句“北郊秀色堪凝眺,尘坌连朝失太行”,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的北郊,试图在自然景色中寻求慰藉,然而连日的尘埃遮蔽了远山,使得原本壮丽的太行山脉也消失在视线之外,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春天的萧瑟以及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无奈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