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四相诗(其三)礼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岘

时来遇明圣,道济宁邦国。

猗欤瑚琏器,竭我股肱力。

进贤黜不肖,错枉举诸直。

宦官既却坐,权奸亦移职。

载践每若惊,三已无愠色。

昭昭垂宪章,来世实作则。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时机来临遇到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之道得以施展。
我如同珍贵的瑚琏,倾尽全力辅助朝廷。
选拔贤良,罢免无能,纠正冤假错案,提拔正直之人。
宦官退位,权臣换岗,政治环境焕然一新。
每次登基都如履薄冰,但从未流露不满。
光明正大的法制昭示天下,为后世树立榜样。

注释

时来:好时机到来。
明圣:英明的君主。
济:治理。
邦国:国家。
猗欤:赞美词。
瑚琏器:比喻有才能的人。
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辅佐者。
力:力量。
进贤:选拔贤才。
黜:罢免。
不肖:无能之人。
错枉:冤假错案。
举:提拔。
诸直:众多正直的人。
宦官:宫廷内的官员。
却坐:退位。
权奸:有权势的奸邪之人。
移职:更换职位。
践:登基。
若惊:小心翼翼。
愠色:怒容。
昭昭:光明磊落。
宪章:法制。
作则:树立榜样。

鉴赏

这首诗是皇甫镈在唐朝创作的,名为《赋四相诗(其三)》。皇甫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这段文字并非完整的诗歌,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作者对于明君圣主、治国安邦以及贤能之士的推崇。

“时来遇明圣,道济宁邦国。” 这两句表达了对明智君主的赞颂,指出在这样的领导下国家得以安宁。"猗欤瑚琏器,竭我股肱力" 则是表现了诗人对于贡献自己力量和才华以服务国家的决心。

“进贤黜不肖,错枉举诸直。” 这两句体现了理想中的政治原则,即提拔德才兼备之士,抑制不肖之徒,同时强调公正无私的评价标准。"宦官既却坐,权奸亦移职" 描述的是在这样的治理下,贪官污吏受到惩处,他们的位置被革除。

“载践每若惊,三已无愠色。” 这里的“载践”指的是君主登基,“每若惊”表明每一次君主行事都如同惊雷一般震撼人心,而“三已无愠色”则显示了君主在三次重大行动之后依然保持着不动声色的威严。

最后两句“昭昭垂宪章,来世实作则。” 表达的是希望这些理想的政治行为能够成为后世的法则和榜样。"昭昭"形容明亮、光辉,而"垂宪章"意味着将这些原则传承下去;"来世实作则"则是表明这些原则在未来实际应用中成为了真实可行的准则。

总体来说,这段诗文通过对理想政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政治理念的深刻认识与高尚追求。

收录诗词(4)

皇甫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武相公闻莺

华馆沈沈曙境清,伯劳初啭月微明。

不知台座宵吟久,犹向花窗惊梦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立春日呈宫傅侍郎

朝旦微风吹晓霞,散为和气满家家。

不知容貌潜消落,且喜春光动物华。

出问池冰犹塞岸,归寻园柳未生芽。

摩娑酒瓮重封闭,待入新年共赏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再劝乐天酒

且劝香醪一屈卮。

形式: 押[支]韵

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