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显道五首(其五)

百年多病独登台,知有归日眉放开。

功名富贵何足道,且赋渊明归去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在人生百年的困顿中独自登上高台,期待着归乡的日子,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功名利禄又算得了什么,暂且效仿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

注释

百年:一生。
多病:身体多病。
独:独自。
登台:登上高台。
归日:归乡的日子。
功名富贵:功名利禄。
何足:哪里值得。
道:提及。
且:暂且。
赋:吟诵。
渊明:陶渊明。
归去来:归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情感以及对功名富贵的超然态度。

“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表达了诗人在长期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依旧坚持登上高台远眺的心境。这里的“百年”,是指人生短暂,而“多病”,则反映出诗人的身体状况和个人遭遇。

“知有归日眉放开”表明诗人对于朋友即将归去的预感,内心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对眼前的离别表示理解,更蕴含着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与支持。

“功名富贵何足道”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胸怀和价值观。这里,“功名富贵”,通常被看作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在这句话中,却被轻描淡写地带过,显示了诗人对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的豁达。

最后一句“且赋渊明归去来”则是直接引用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且赋渊明以自适”,意味着诗人鼓励朋友像古代隐逸者一样,归隐山林,以此来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高远情操。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吴显道五首(其四)

忽忆旧乡头已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临江把臂难再得,江水江花岂终极。

形式: 古风

送吴显道五首(其三)

临川楼上柅园中,罗帏绣幕围香风。

觥船一棹百分空,看朱成碧颜始红。

杏花杨柳年年好,南去北来人自老。

旧事无人可共论,惟君与我同怀抱。

形式: 古风

送吴显道五首(其二)

滕王高阁临江渚,东边日出西边雨。

十五年前此会同,天际张帷列樽俎。

公今此去何时归,我今停杯一问之。

春风两岸水杨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偶向东湖更向东,杏花两株能白红。

落拓旧游应记得,插花走马月明中。

荏苒荏苒瞻西海,明年花开复谁在。

杏花杨柳年年好,南去北来人自老。

少壮几时奈老何,与君把箸击盘歌。

歌罢仰天叹,六龙忽蹉跎。

眼中了了见乡国,自是不归归便得。

欲往城南望城北,此心炯炯君应识。

形式: 古风

送吴显道五首(其一)

五湖大浪如银山,问君西游何当还。

以手抚膺坐长叹,空手无金行路难。

丈夫意有在,吾徒且加餐。

屏风九叠云锦张,千峰如连环。

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

飞空结楼台,动影袅窕冲融间。

沛然乘天游,下看尘世悲人寰。

泊舟浔阳郭,去去翔寥廓。

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