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永遇乐》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张尔田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孤馆独处,思绪万千的画面。
首先,“落叶虫吟,疏花鸟度,人病孤馆。”开篇即以落叶、虫鸣、稀疏的花朵和飞过的鸟儿,营造出一种寂寥、清冷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病态。接着,“拄杖看云,剪镫话雨,心事遥山远。”主人公手持拐杖,凝视着远方的云彩,借着昏暗的灯光与雨声倾诉心中的愁绪,仿佛将所有的忧思寄托于那遥远的山峦之间。
“萧辰野吹,严更戍鼓,独自怎生听惯。”夜晚的风声、远处的鼓声,这些寻常的声音在孤独的人耳中却变得异常刺耳,难以适应。接下来,“念当前、茫茫百感,朅来尽成凄断。”回忆起过往种种,百感交集,最终化为无尽的哀伤与痛苦。
“伤心十载,仓皇北顾,到此谷迁陵变。”十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回首过去,曾经的繁华已成过往,山河易主,世事变迁,让人不禁心生感慨。随后,“瘦柳荒宫,衰兰故岸,坐见蓬三浅。”瘦弱的柳树、荒废的宫殿、衰败的兰花、古老的河岸,这一切都见证了岁月的无情,主人公坐在其中,看着这一切逐渐凋零,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最后,“白头如许,青山何在,不信岁寒犹恋。”即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也不相信时间会改变对美好事物的眷恋。然而,“夜深但、梁间燕子,暗闻细叹。”深夜里,只有梁间的燕子在低语,似乎在默默叹息,表达出对主人公心境的理解与共鸣。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主人公在深秋季节,面对人生沧桑、世事变迁时的孤独、哀愁与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不舍。